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爆笑修仙:现代物品乱入修仙界 > 第1699章 星核星际通信枢纽信号中断危机

第1699章 星核星际通信枢纽信号中断危机(1 / 1)

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星核星际通信枢纽信号中断危机

超宇宙“星际通信联盟”运营的“星核通信枢纽”,是连接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的关键信息中转站,承担着超宇宙30%的星际通信流量。该枢纽依托“量子通信+引力波中继”双备份技术,设计指标为“信号中断率<10??”“传输延迟<10s”。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信号雪崩”,让这座通信枢纽陷入了全面瘫痪。

故障发生在超宇宙标准时14:30。当时,枢纽主控室的“信号强度监测仪”突然显示,所有对外通信链路的信号强度从-20db骤降至-80db,传输延迟从8s飙升至500s,随后彻底归零。短短10分钟内,超宇宙12个文明的“星际政务网”、8家跨星系企业的“商业数据链”全部中断。位于枢纽管辖范围内的“边缘星域”,因失去通信支持,3艘星际客船与总部失联,1座空间站的物资补给计划被迫暂停。

“这不是单一链路的故障,而是系统性的崩溃。”枢纽指挥官艾琳·舒尔茨在紧急会议上对团队说,“我们的量子通信核心‘纠缠态发生器’和引力波中继‘时空谐振腔’同时失效,备用系统也未能自动切换。”联盟总部在接到报告后,立即派遣通信修复专家林修搭乘“光速号”救援飞船赶赴现场。

林修抵达后,立即对枢纽核心设备进行排查。在量子通信机房,他发现“纠缠态发生器”的“超导量子比特”出现大面积“退相干”,原本稳定的量子纠缠态被彻底破坏。通过“量子状态分析仪”检测,林修发现发生器内部的“低温制冷系统”失效,温度从10K升至50K,远超超导临界温度。进一步检查显示,制冷系统的“氦气循环泵”因“机械磨损”卡死,导致热量无法排出。

在引力波中继机房,问题同样严重。“时空谐振腔”的“晶体振荡器”频率从10Ghz偏移至5Ghz,谐振腔的“真空度”从10??pa降至10?3pa,大量空气进入腔体内,导致引力波信号无法有效放大和传输。林修用“真空检漏仪”检测发现,谐振腔的“密封法兰”因“金属疲劳”出现裂缝,是空气泄漏的主要原因。

此外,林修还发现,枢纽的“系统切换控制器”存在“逻辑漏洞”——当主系统失效时,控制器未能及时识别故障信号,导致备用系统迟迟未能启动。同时,设备的“故障预警传感器”因“软件老化”,未能提前检测到制冷系统和密封法兰的异常。

针对这些问题,林修制定了分阶段修复方案。第一步,修复量子通信系统。他更换了“氦气循环泵”,重启低温制冷系统,将温度降至8K。随后,他使用“量子比特重置器”重新构建量子纠缠态,使“纠缠态发生器”恢复正常工作。

第二步,抢修引力波中继系统。林修用“真空密封胶”封堵了谐振腔的裂缝,启动“真空泵”将腔内真空度恢复至10??pa。接着,他校准了“晶体振荡器”的频率,使其稳定在10Ghz。

第三步,优化系统控制软件。林修为“系统切换控制器”编写了“冗余逻辑程序”,确保主系统失效时备用系统能在1秒内切换。同时,他升级了“故障预警传感器”的软件,增加了“多参数融合检测”功能,可提前24小时预测设备故障。

修复工作持续了48小时。当所有设备重启后,星核通信枢纽的信号强度恢复至-22db,传输延迟降至9s,中断的通信链路全部重新接通。为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林修还为枢纽安装了“三备份供电系统”和“远程监控终端”,使联盟总部能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你不仅修复了通信枢纽,更给了我们一套‘万无一失’的安全保障。”艾琳对林修说。联盟总部也对林修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将他的修复方案列为“星际通信枢纽安全标准”。

第一千七百章·星植星露草露水产量锐减危机

超宇宙“露水文明”以种植“星露草”闻名,这种植物的叶片能分泌出一种富含“天然抗氧化剂”的露水,是制作超宇宙顶级护肤品“星露精华”的唯一原料,年经济价值超800亿信用点。星露草的露水产量一直稳定在“500L\/株·月”,但从半年前开始,产量突然锐减至“100L\/株·月”,且露水的“抗氧化活性”从90%降至40%,给露水文明的支柱产业带来沉重打击。

危机最早在“月露种植园”显现。园主埃琳娜·佩特洛娃发现,星露草叶片上的露水从过去的“晶莹饱满”变得“稀疏暗淡”,收集露水的“冷凝装置”每天的收获量不足原来的五分之一。“我们尝试了增加灌溉、施肥、调整光照,但都无济于事。”埃琳娜说,“许多依赖露水收入的花农已经放弃种植,我们的‘星露精华’加工厂也因原料不足停产了两次。”

露水文明农业部门多次组织专家排查,均未找到问题根源。无奈之下,他们向“星际植物保护联盟”求援,林修团队随即前往露水文明的母星“露水星”。

林修首先对星露草的生长环境进行检测。他发现,露水星的“空气湿度”从过去的75%降至50%,“昼夜温差”从15c缩小到5c。“星露草分泌露水,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林修解释道,“白天温度高时,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吸收水分;夜间温度骤降,空气中的水汽在叶片表面冷凝,形成露水。湿度降低和温差缩小,直接导致露水产量减少。”

进一步调查显示,空气湿度下降是由于露水星“大气环流”异常——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导致蒸发量减少;昼夜温差缩小则是因为“工业废气”排放增加,形成“温室效应”,夜间温度无法有效降低。

此外,林修通过“植物生理分析仪”检测发现,星露草叶片的“气孔导度”从200ol\/2·s降至80ol\/2·s,“叶绿素含量”从50g\/g降至30g\/g。这意味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吸收能力下降,进一步影响露水分泌。“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了叶片表面,堵塞了气孔,导致植物无法正常呼吸和吸收水分。”林修补充说。

针对这些问题,林修制定了修复方案。第一步,改善大气环境。他建议露水文明“退耕还林”,在赤道地区重新种植热带雨林,同时要求工业企业“废气达标排放”,安装“脱硫脱硝设备”。

第二步,优化种植环境。林修指导花农在种植园安装“智能喷雾系统”,将空气湿度提升至70%;搭建“遮阳棚”,白天降低温度,夜间打开棚顶,利用自然通风降低温度,恢复12c的昼夜温差。

第三步,修复植物生理机能。林修团队研发了“叶片修复剂”,能清除叶片表面的污染物,疏通气孔。同时,他们向土壤中施入“有机肥料”,提升星露草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效率。

修复方案实施后的一个月,星露草的露水产量恢复至400L\/株·月,抗氧化活性提升至85%。三个月后,产量和品质均恢复正常,停产的加工厂重新开工,放弃种植的花农也陆续回归。

“你拯救了我们的支柱产业!”露水文明农业部长对林修说。林修的方案不仅解决了当下的危机,更为露水文明制定了“可持续发展计划”,确保星露草产业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