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唯一的办法(1 / 2)

“冯馆长。”

“王院长。”

冯过年见过王文跃,以前北上去开过会,见过几面。其实大家都是圈内人,就算不认识,只要通过一两个人,那肯定就熟悉了。

“王院长来得好快啊。”寒暄过后,冯过年就有些意味深长地说道,言外之意是,为了宝贝,你们是连休息都不休息下,这也太急了。

王文跃却呵呵一笑,就像没有听出来他语气里的讥讽一样:“冯馆长,这可是传国玉玺,我相信换了你的话,也会跟我一样急的。”

“那倒是。”冯过年点点头,换位思考他也一样。

“冯馆长,玉玺在什么地方,我们现在可以看一下吗?”王文跃问道。

“当然可以。”冯过年知道拦不住,人家要看一下,这肯定不能拒绝,“不过王院长,咱们丑话说在前面,看归看,想要再做别的,那可不行。”

王文跃呵呵笑着没有接话,一旁的专家甲却笑眯眯地说了起来:“冯馆长,要真是传国玉玺,那可是国之重器,你们这省博太小了点,把握不住,我们故宫博物院大,而且地处国家心脏,更能发挥优势,让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到传国玉玺。”

“张教授说笑了,我们省博是小了点,但照样可以展览,让全国人民都来参观,没必要大家一窝蜂地去故宫博物院看。”冯过年皮笑肉不笑地说道,他也认识这位教授,玉器瓷器鉴定的专家。

“冯馆长这可就说错了,省博不但小,名气也小,全国有多少人知道你们江城这个省博的,但故宫博物院,没有人不知道的。”另一个专家乙也在一旁帮腔道。

“林教授,有了传国玉玺,我们省博名气还会小吗?接下来全国人民都会知道我们省博的。”冯过年不屑地笑了笑,都还没看过传国玉玺呢,就已经开始争抢了,想什么美事?

专家乙被噎得无话可说,的确,传国玉玺现世,在江城的省博展览,确实名气一下子就打开了。然而这点才是最令人憋屈的,一个小小的省博,要什么传国玉玺啊?

“好了,好了,冯馆长,我们先不争论这个,先去看下传国玉玺的实物,这个才是重点。”王文跃在一旁打圆场。

冯过年点了点头,在前面带路,反正有他在,谁也别想抢走他的传国玉玺。

一行人来到博物馆的一个秘密房间内,传国玉玺就在这里。

房间内灯光昏暗,但在最中间的展台上,以玻璃柜罩着一枚印纽,头顶上有一抹柔和的灯光射下,将玻璃柜内的环境照得清晰可见。

“这就是传国玉玺……”王文跃激动地走上前去,虽然已经看过图片了,但是见到实物,还是让他一阵激动。

其它专家教授们也都围了上去,从各个角度来欣赏传国玉玺,可惜隔着玻璃,就跟隔靴挠痒一样。

“冯馆长,能拿出来吗?”王文跃问出了大家的心声。

“可以。”冯过应了一声,接着房间一角上的朝摄像头招了招手,然后在玻璃柜人根本开不了玻璃柜,需要配合监控室的保安才能将玻璃柜打开。

“小心一点。”玻璃柜开了之后,冯过年小心翼翼地拿起了传国玉玺,递给了王文跃。

王文跃也小心翼翼地接了过来,然后细细地看了起来。

周围的专家们虽然不能上首,但也都围着凑近了看。

王文跃是金石玉器方面的专家,经过一番研究验证之后,终于确定了,这确实是传国玉玺没错。

“大家也看看。”他强忍着心中的激动,又递给了下一个专家,然后一个一个专家都以拿出了自己的专业水准,继而一个一个都激动了起来。

“没错,是传国玉玺。”

“真的是传国玉玺。”

“我一直以为是假的,没想到传国玉玺真的存在。”

“太好了……”

冯过年就在一旁笑呵呵地看着,等到大家都鉴定了一遍,传国玉玺又回到了王文跃的手上,冯过年走上前问道:“怎么样,王院长?”

“嗯。”王文跃点了点头,开始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起来,“先秦玉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礼器功能、工艺技法和纹饰风格上,常见有‘六瑞’,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璜、和玉琥,一般用于祭祀天地四方,体现周礼制度。而雕刻技法以阴刻线、浮雕为主,线条刚劲,注重轮廓表现,制作流程经历锯截、琢磨、穿孔、抛光等工序,早期以蟠虺纹、卷云纹等抽象图案为主,后期向写实过渡……”

“这枚印玺,首先是出自先秦战国没错,其次印纽的刻纹,虫鸟篆也很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就更不用说了,这八个字全国人民都知道,流传几千年了。”?

随着他的分析,周围的专家教授们都是连连点头,显然都肯定了他的说法。

“呵呵,王院长眼光锐利,所以这是传国玉玺应该没错了?”冯过年笑呵呵地问道。

“对,这就是传国玉玺!”王文跃肯定地点了点头。

“好,那我就放心了。”冯过年笑了笑,又朝他伸出了手,“王院长,玉玺既然看过了,还是放回原位比较好。”

王文跃迟疑了一下,可能是想到这里是对方的地盘,想抢也抢不走,于是不舍地递回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