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易扬的身上,给他的迷彩服镀上了一层金边。
他的身姿愈发挺拔,眼神愈发坚定,仿佛已经做好了准备。
而台下的女兵们,依旧望着他的方向,眼底的仰慕更浓了。
在她们心里,易扬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军旗手,更是她们学习的榜样,是阅兵村里最耀眼的存在。
将军们看着这一幕,脸上的笑容也愈发欣慰。
有这样一批优秀的年轻军人,国家的国防事业定会越来越强大。
满广志也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兵而骄傲。
整个阅兵村,都因为易扬的这份荣誉而沸腾着,这份沸腾里,有喜悦,有敬佩,更有对即将到来的阅兵盛典的无限期待。
而这一切,都将成为易扬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好吧,他在军营每个瞬间都很珍贵。
从国际狙击手大赛,到现在第二次登上阅兵的训练场。
这次不同上次的是,这一次,他将以军旗手的身份,亮相阅兵场。
又是一周,就这样水灵灵的过去了。
自从易扬把挚旗手这一块拿捏之后。
他变了。
变得没有那么上进了。
加练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
因为小张教官已经开始制止他加练了。
每天让他走两遍就好,千万别因为加练,把易扬这个宝贝疙瘩伤到了。
第二天一大早。
合练的哨声在凌晨四点半划破营区的寂静,易扬跑到集合点时,发现小张教官已经站在方阵前。
手里攥着连夜修订的合练方案。
“今天跟陆军徒步方阵合练,你作为军旗手,要把控好整个方阵的节奏,步频必须卡在准,误差不能超半秒。”
小张教官拍了拍他的肩,目光扫过他胸前的军牌。
“昨天指挥部来电话,说央视的记者会来拍素材,你可得拿出最佳状态。”
易扬眼前一亮:“你小子放心吧,保证不偏差!”
话音刚落,远处传来整齐的脚步声,陆军方阵的战士们迈着正步走来。
易扬深吸一口气,双手端旗,待“齐步走”的口令响起,稳稳迈出第一步。
靴底与地面碰撞的瞬间,他清晰地听见身后方阵的脚步声瞬间与自己同步,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
合练进行到一半,央视记者的摄像机镜头始终追着易扬。
休息间隙,记者扛着机器走过来,话筒递到他面前。
“易扬同志,听说你只用一周就从‘表情僵硬’练到现在的‘人旗合一’,能说说秘诀吗?”
没等易扬开口,旁边的李参谋先笑了。
“秘诀就是‘死磕’!上周他练表情练到吃饭时嘴角都在抽,晚上在宿舍对着镜子琢磨,连做梦都在说‘眼神再聚点焦’。”
“早上能看见他抱着模拟军旗站在窗边,说要等天亮看晨光里军旗的摆动角度,好调整自己的端旗力度。”
记者惊讶地睁大眼:“这么拼?那你觉得现在的状态能应对阅兵场的大场面吗?”
易扬刚要回答,不远处传来熟悉的笑声。
赵将军,这次作为特邀顾问来观摩合练,他之前可是看过易扬所有的大赛合集。
“他啊,最不怕的就是大场面!”赵将军快步走过来,拍了拍易扬的后背。
“有一年在国际军事技能大赛,最后一轮越野射击,他枪托抵肩时发现瞄准镜有点偏移。”
“愣是凭着手感调整,三发全中十环。”
“当时裁判都站起来鼓掌,说‘华国军人的心理素质,是教科书级别的’。”
记者立刻把镜头转向赵将军:“您觉得他身上最难得的品质是什么?”
“是‘不满足’。”
赵将军眼神里满是赞许,“每次训练完,别人都去休息了,他还在翻训练录像,自己找问题。”
“上次比赛拿了冠军,他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写总结,说‘最后冲刺时呼吸没调整好,要是再快0.5秒就更好了’。”
“就这份精益求精的劲儿,放在阅兵训练里,进步快是必然的。”
正说着,阅兵指挥部的王参谋带着几位专家走过来,手里拿着平板电脑,上面是刚才合练的数据分析。
“易扬,你来看这个步频曲线。”
王参谋把平板递给他,“整个合练过程,你的步频始终稳定在116步每分钟,跟音乐节拍的误差不到0.2秒,比预设标准还精准。还有这个表情监测——”
他点开另一个文件,屏幕上是易扬的面部特写。
“从出发到通过观礼台,你的嘴角弧度保持在15度左右,眼神聚焦点始终在正前方45度,完全符合‘自然坚定’的要求。”
旁边的光学专家忍不住补充。
“我们用高速摄像机拍了你的端旗动作,发现你每次转弯时,手腕都会微调0.5厘米,刚好抵消离心力,军旗始终保持水平。”
“这种细节把控,没有上千次的练习根本做不到。”
易扬看着数据,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
“都是小张教官教得好,上周还特意找了阅兵往届的视频。”
说着,他看向小张“一句句跟我讲‘通过观礼台时,眼神要带着自豪感,但不能张扬’。”
小张教官摆摆手,语气里满是骄傲。
“是你自己悟得快!上周教你‘端旗换肩’的动作,我演示了两遍,你就抓住了核心。”
“换肩时重心要先移后稳,军旗不能有明显晃动。”
“后来你还自己加练,现在换肩动作比我当年教的老兵还利索。”
合练结束时已近正午,阳光把训练场晒得发烫。
易扬刚把军旗交给保管员,就看见几位老将军站在树荫下。
其中一位是曾在仪仗队服役二十年的老军旗手周将军。
“小易,过来让我看看。”周将军招招手,声音洪亮。
易扬赶紧跑过去,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周将军伸手摸了摸他的肩章,又看了看他的手。
掌心的茧子厚得能磨破布料,指关节上还有训练时留下的疤痕。
“当年我练端旗,三个月才敢说自己‘稳了’,你倒好,一周就有这水平。”
易扬笑了,莫非……我是天才?
周将军笑着点头,“刚才看你合练,步幅、摆臂、表情都挑不出毛病。”
“尤其是通过观礼台时那股子精气神,跟当年我第一次上阅兵场时一模一样——”
“有使命感,不怯场。”
旁边的老将军接过话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