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易扬这层关系在,想不好都难呀。
“我勒个大营长,忙完了吗?”
“别总闷在屋里写计划,跟我们哥几个聊会儿。”
云辰晃了晃手里的塑料袋,里面的花生和牛肉干发出细碎的声响。
“知道你后天要回家,今晚咱们好好唠唠,也让你听听这一年一营的变化。”
易扬笑着起身,把训练计划叠好放进抽屉:“刚写完,正想歇会儿。你们倒会挑时候,正好我也想听听家里的情况。”
他给三人派完烟,又把办公桌上的文件归拢到一边,腾出块地方放零食。
“坐,都别客气。”
“你Der啊?你跟我仨装什么呀?还“别客气”咋的,你认生了?”云辰开玩笑着说道。
易扬笑着摆了摆手“
周秉德先开了口,手里捏着颗花生慢慢剥着:“你走这一年,旅里对一营的要求比以前更严了,不过兄弟们劲头足,没给你丢脸。”
“上次旅里组织的战术考核,咱们营拿了全旅第一,尤其是联合突击科目,比二营快了整整十分钟。”
“可不是嘛!”云辰放下啤酒罐,声音一下子提了起来。
“之前模拟的时候,这群战士总是因为兵种衔接出问题扣分。”
“现在不一样了,谁跟谁配合都跟拧成一股绳似的。”
易扬眼里闪过惊喜:“这么厉害?我走的时候还跟你们说,联合训练得慢慢来,没想到你们进步这么快。”
“是有什么新招?”
周秉德推了推眼镜,语气比云辰沉稳些,却也难掩兴奋。
“我和云辰搞了‘模块编组’,咱们营把各个兵种拆成小单元。”
“比如步兵班配装甲侦察员,工兵组带通信兵,平时就混在一起训练。”
“这么练了两个月,配合度一下子就上来了。”
“还有个关键,”云辰补充道。
“咱们借鉴了不少特战旅的‘任务导向’训练法。
“以前训练是‘练什么考什么’,现在是‘要完成什么任务,就练什么技能’。”
易扬听得频频点头,拿起啤酒罐跟三人碰了碰:“你们这思路好。”
云辰好奇地问,“听说你们在那边还跟其他国家的维和部队搞过联合演习,有没有什么经验能跟咱们分享的?”
易扬放下啤酒罐:“那边的环境比咱们这儿复杂多了。”
“有时候要同时应对武装分子袭扰、难民安置、人道主义救援,对协同的要求更高。”
“有一次我们要护送人道主义物资到一个难民营,路上要经过一片丛林,可能有武装分子埋伏。”
“我们跟尼泊ěr维和部队合作,他们负责正面警戒,我们负责侧翼掩护,还有孟加lā国的工程兵负责清排路边炸弹。”
他顿了顿,继续说:“回来之后我就想,咱们营虽然都是自己人,但各兵种之间也需要‘联络员’。”
“比如装甲兵里,得有个懂步兵战术的;步兵里,得有个懂装甲操作的。”
“这样在训练和演习中,遇到问题能及时沟通,不用再层层上报。”
“你们现在搞的‘模块编组’,要是再加上这个‘联络员’制度,效果肯定更好。”
周秉德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我们之前确实遇到过沟通不及时的问题。”
顾懂也点头附和:“而且还能让各兵种的战士互相学习。”
“比如步兵跟着装甲兵学怎么识别装甲车辆的故障,装甲兵跟着步兵学怎么在野外隐蔽,时间长了,大家都能成为‘多面手’,战斗力肯定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云辰拍了下手,笑着说:“得,这下好了,营长刚回来就给咱们出了个好主意。”
“等你休完假回来,咱们就把这个‘联络员’制度搞起来,争取下次考核,再给旅里一个惊喜。”
易扬笑着摇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主意,是咱们大家一起讨论出来的。”
“一营能有现在的成绩,都是你们的功劳。”
“我这半年不在,辛苦你们了。”
“跟我们还客气啥?”周秉德拿起一块牛肉干递给易扬。
“你在那边才辛苦呢,天天面对那么多危险,我们在国内训练,至少安全有保障。”
“对了,你在那边有没有遇到什么危险情况?跟我们说说。”
易扬接过牛肉干,慢慢嚼着,思绪又回到了维和任务区:“危险肯定有。”
“有一次我们护送难民转移,路过一个小村庄,突然听到枪声。”
“我让战士们掩护难民撤退,自己带着几个老兵去查看情况,发现是当地的武装分子在抢粮食。”
“我们本来不想跟他们冲突,只想把难民安全送走,结果他们看到我们的装甲车,就朝我们开枪。”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沉重:“当时有个叫王鹏的战士,为了掩护一个小孩,胳膊被流弹擦伤了。”
“虽然只是皮外伤,但我还是挺自责的,没保护好兄弟们。”
“后来我们跟联合国特派团沟通,派了直升机过来支援,才把武装分子赶走。”
“从那以后,我就跟兄弟们说,不管什么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既要完成任务,也要保护好自己。”
宿舍里安静了下来,云辰拍了拍易扬的肩膀。
“你们能平安回来就好。王鹏现在怎么样了?伤好了吗?”
“早好了,回来的时候还跟我开玩笑,说那道疤是‘勋章’。”
易扬笑了笑,语气轻松了些。
周秉德郑重地说,“你休假期问,我和云辰、顾懂会把协同训练盯紧了。”
“等你回来,咱们再一起完善训练计划,争取把一营打造成旅里最硬的‘拳头’。”
顾懂也点头:“对了,营长,你这次回去多陪陪咱爸咱妈。”
“对呀,这也挺长时间没见了。”云辰也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