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 第26章 (第204章 )九墟阶圆满与四级高等宇宙文明的成功进阶

第26章 (第204章 )九墟阶圆满与四级高等宇宙文明的成功进阶(1 / 2)

26.1 青砾星初探:厄琉斯土着文明的遗迹与资源锚点

地球历2937年底,华夏舰队的先遣舰率先突破“青砾”行星的大气层,在此之前,先遣舰已围绕行星完成三轮全域扫描。

从赤道的矿脉密集区到极地的冰盖地带,每一处可能的着陆坐标都经过引力稳定性与资源可及性双重核验,最终锁定了北半球一片平坦的矿原作为最佳着陆点。

淡绿色的云层在舰体两侧快速掠过,透过舷窗能清晰看到下方交织的矿脉,像给星球裹了层带光泽的绿纹锦缎,连地表的环形山都泛着淡淡的金属反光。

更让众人惊喜的是,探测数据显示这颗行星处于宜居带,大气成分、温度湿度都接近智慧生物适应范围,且暗物质晶体、氦-3等战略资源储量远超预期。

可随着扫描范围不断扩大,一个疑惑渐渐浮上林轩和众人的心头。

按常理,宜居带内资源如此丰富的行星,本该有智慧生物活动的痕迹,甚至可能存在宇宙文明的遗存。

探测数据也确实印证了部分猜想,地表植被形成的暗绿色斑块连绵成片,低空掠过的翼状生物在雷达上留下转瞬即逝的光点,土壤样本中更检测到活跃的微生物代谢信号。

可随着探测深入,诡异的景象接连出现。

在北半球矿脉密集区,先遣舰的探测镜头扫过一片荒芜。

成片的断壁残垣斜斜杵在淡绿色地表上,原本该是城墙的厚重墙体裂成数截,断口处泛着暗褐色。

凑近了看,墙面上还留着能量武器灼烧的焦黑印记,那印记边缘卷着金属熔化后凝固的褶皱,像被烈火啃过的伤疤,一眼就能看出是战争撕碎文明后的模样。

有些残垣旁还散落着半埋在土里的机械残骸,外壳早已锈蚀,却能隐约辨出是曾经的生产设备,显然这里曾是个有烟火气的文明聚居地。

更反常的是几处核心矿场,矿脉断层切得极其规整,没有一丝自然崩裂的毛糙感,裸露的深绿色矿壁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机械开采的平行划痕,间距精准到毫米,一看就是高精度设备作业的痕迹。

可偏偏就是这份“精准”透着诡异,部分区域因挖掘过深,矿层支撑不住重量,已经出现了碗口大的环形塌陷,塌陷边缘的矿石还保持着新鲜的断裂面,显然是不久前才遭到的大规模人为破坏,连矿脉的“骨架”都快被挖空了。

先遣舰把采集到的影像、能量残留数据全传回华夏号,智能程序“华夏之智”立刻启动评估。

从残垣里提取的建筑材料分子结构、机械残骸的能源适配系统来看,这颗星球的土着文明属于四级低等宇宙文明水准,能实现星际资源利用,却没能力对抗高阶文明的攻击。

而从矿脉断层的切割精度、墙体上能量武器的辐射能级推算,劫掠者至少是四级高等宇宙文明,手里握着的技术,能轻松碾压土着文明的防御。

翻遍所有探测记录,从低空到深层土壤,从电磁信号到能量辐射,却始终没捕捉到任何现存文明势力的活动痕迹。

既没有能量装置运转时该有的辐射残留,也搜不到智慧生物常用的通讯频段,只有那些断壁残垣在行星风里沉默,风刮过空洞的窗棂,像是在低低诉说着被毁灭的过往。

这也是华夏舰队进入武仙座星域后,遇到的第一颗有文明势力活动过的星球,只是初遇,便见了一场文明溃散的残局。

林轩指尖在探测屏上滑动,将矿场断层图像放大三倍。

屏幕上,深绿色矿脉像被硬生生撕扯过,裸露的断面没有自然风化的痕迹,反而布满了规则的机械划痕,部分区域甚至因挖掘过度出现了环形塌陷,断裂的矿层边缘还残留着暗物质粒子灼烧的淡蓝色印记。

“按常理采矿,不得顺着矿脉走势一层一层来?哪有这么不管不顾,直接把核心都掏空的?”他手指头点在塌陷区正中间的坐标上,语气特肯定,“这明摆着就是冲矿脉最底下那玩意儿来的,跟在沙子里扒宝石似的,周围那点‘沙子’压根不往眼里放!”

埃隆凑过来,看着断层处整齐的切割面补充:“而且你看,这些划痕的间距和深度都差不多,应该是同一批高精度开采设备留下的。普通文明哪有这技术,连矿脉分子结构都没破坏,就把核心资源抽走了。”

林轩没再多言,抬手调出智能机器人的操控界面,指尖快速敲击指令:“让探矿机器人组队,带上分子分析仪和暗物质探测器,从西南矿坑的断层入口下去,重点采集矿脉深层的残留样本,尤其是那些泛着银光的矿屑,一定要完整带回来。”

他顿了顿,又在指令末尾加了一行:“开启实时传输模式,一旦发现异常能量信号,立刻暂停采集并返航,安全第一。”

两分钟后,两艘体型如越野车大小的智能机器人从华夏号的对接舱驶出,机身底部的磁悬浮装置启动,在青砾星淡绿色的地表上平稳滑行,很快便抵达西南矿坑入口。

它们伸出机械臂,将探测灯的光束射向漆黑的矿坑深处,随后一前一后驶入,矿坑外的监测屏上,开始实时传回机器人视角下的矿脉景象。

当机器人传回样本分析报告时,林轩的猜测得到了印证,样本中检测到的特殊能量残留,与日焓文明上次情报交流时提到的“毁灭者文明搜刮星核源晶”的物质特征完全吻合。

“得,答案这不就明了了嘛!”林轩指着报告上那组对得上的数据,跟大伙儿说,“这颗星球上原先的文明,十有八九是让毁灭者文明给祸祸了。他们不光用武力把人家的文明设施砸了个稀巴烂,还把星球最金贵的核心资源星核源晶给挖空了。至于原先那拨人,估计是怕毁灭者追杀,早带着能喘气的跑路,离开这颗星球了!”

“毁灭者”三个字刚落地,操控室里的气氛瞬间凝住。

这个日夜惦记的仇家名号,让众人心里猛地一紧。

这些年舰队一直搜寻着毁灭者的踪迹,虽对其了解不多,却始终憋着一股要弄清真相的劲,如今对方的痕迹竟近在眼前,一种复杂的紧张感悄然蔓延。

埃隆就皱着眉凑了过来,指了指报告上“星核源晶”的标注:“老林头儿,你这话说得也太具体了。毁灭者专抢星核源晶、还会刻意破坏矿脉,这些细节咱之前从没接触过,这么重要的情报,你是哪儿得来的啊?”

旁边的洛克斯也跟着点头,举着检测仪补充:“是啊老林,咱舰队的情报库里,关于毁灭者的记录只提过他们会摧毁文明,可没说过他们还会‘搜刮’特定资源。”

马洛克也看向林轩,眼神里满是疑惑:“难不成是主舰的深空探测器捕捉到新信号了?可我刚查了数据日志,最近没收到过相关的情报传输啊。”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目光都落在林轩身上。

毕竟这情报里的细节太关键,甚至直接戳中了当前谜题的核心,由不得他们不好奇来源。

林轩没有正面回答,反而沉下声,目光扫过众人:“先不说情报来源,更让人在意的是,想不到毁灭者的踪迹会出现在这里,这地方离厄琉斯星域还老远。大家接下来一定要十分警惕,巡逻、开采都不能掉以轻心,谁也说不准他们会不会回头。”

等大伙儿脸色凝重地点了头,他琢磨了会儿才编了个说辞:“要说这情报来源呐,是之前你们都陷入精神冻结那会儿,我在星际航线上碰到过一个好心的旅行文明。关于毁灭者抢资源的这些特点,就是那时候跟他们聊出来的。”

没人留意到,林轩说这话时手指头梢儿有那么一瞬间没动,这会儿他心里正琢磨:“‘日焓’这俩字可不能说出口,那是太阳系最后一点儿火苗子。就算是身边这些一块儿出生入死的弟兄,我也不能冒这险。”

哪怕面对的是如同亲人般的华夏文明核心人员,他也打定主意要将这个秘密守到底,不仅是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都会是他心中最核心的机密。

这并非不信任身边的战友,而是日焓文明太特殊了,它是除自己之外,唯一源自太阳系的文明火种。

林轩比谁都清楚,在危机四伏的宇宙中,过早暴露这颗“火种”,可能会给日焓文明招来灭顶之灾,甚至牵连整个华夏文明。

隐藏日焓文明的一切信息,暂时看来,终究是利大于弊。

等大伙儿的疑惑劲儿稍微过去点,林轩抬手调出青砾星的资源分布图,手指头在暗物质矿脉和氦-3储备区的标记上划拉着:“先甭管那文明遗迹以前的事儿了,这颗星球的资源,足够咱舰队整备用。暗物质晶体的量,能供所有战舰换装配重;氦-3燃料也够把咱五百艘战舰的能源舱全填满。安全评估也过了,暂时没发现啥残留的危险。”

他顿了顿,眼神扫过操控室里的大伙儿:“我定了,舰队先在这儿落会儿脚,把青砾星当成临时整备补给的地儿。埃隆,你调三十艘战舰凑个巡逻队,分三班在星球半径五百万公里的空域转悠,全天盯着周围的动静。甭管是瞅见毁灭者的影儿,还是接到其他不怀好意的文明信号,一发现不对劲,立马把预警传回来,绝不能让舰队在整备的时候让人偷袭了!”

埃隆立刻点头:“放心老林头儿,我这就去安排,巡逻航线会避开暗物质星云的干扰区,保证预警响应不超过三十秒。”

洛克斯也接话:“那我和材料组先带开采机器人落地,争取尽快启动矿场,早一天把补给备齐,咱心里也早一天踏实。”

林轩听了立马点头,拍了拍洛克斯的胳膊:“得嘞,就按你说的来!你带着材料组去,我放心。争取尽快启动矿场,早把补给备妥,咱心里也确实能早踏实些,后续整备也能跟上节奏。”

等众人的疑惑稍缓,伊芙突然调出矿样检测报告,指尖划过星核源晶的分子结构图谱:“刚完成成分分析,这星核源晶的能量密度确实惊人,单位储能是氦-3的八倍,更特别的是它内部的粒子结构,和咱们已知的像氦-3、暗物质晶体等三维宇宙能源完全不同,粒子振动频率远超四力大一统理论能解释的范围,隐约带着‘跨维度关联’的特征。”

伊芙指着图谱上异常的波动曲线,语气带着不确定,“我猜测它可能是‘维度锚点’,能稳定跨维度通道,但这只是基于粒子特性的推测,没有完整样本验证,到底是不是、具体怎么用,现在谁也说不准。可惜矿脉里只剩些残次品,连基础的粒子共振都触发不了,没法进一步验证猜想。”

林轩盯着报告上“跨维度关联”的标注,眉头微蹙:“这么看,毁灭者专抢星核源晶就说得通了。氦-3对他们来说,顶多是‘烧炉子的燃料’,暗物质晶体也只是‘修护盾的建材’,三维宇宙里随处能找。可这星核源晶,哪怕只是可能存在的‘跨维度用途’,对他们来说也该是稀罕物。说不定它藏着咱们还没摸到的能量规律,才值得他们毁了文明、挖空矿脉去抢。至于这东西到底是什么、能做什么,咱们现在也只能跟着毁灭者的动作瞎猜,没完整样本,一切都是空谈。”

洛克斯举着检测仪拍了下大腿,恍然大悟道:“可不是嘛!之前还纳闷他们为啥放着满星球的资源不碰,敢情是咱没摸到这星核源晶的门道,人家眼里就盯着这‘稀罕物’!”

埃隆也点头附和:“难怪搜遍遗迹没见着其他资源被完全动过,合着对毁灭者来说,只有咱搞不懂的这东西才值当动手。可惜咱没完整样本和技术,不然说不定能摸出点新规律。”

马洛克挠了挠头,补充道:“这么一想就通了,要是普通能源,他们犯不着挖空矿脉,肯定是这星核源晶藏着咱们不知道的能量门道,才让他们这么上心!”

林轩再看着报告上的残次品标注,轻轻叹了口气:“确实遗憾,要是能找到完整的星核源晶,咱能量科技兴许能再上一个台阶。不过也不用沮丧,好在暗物质晶体矿脉、氦-3气藏这些重要资源没被完全破坏,足够支撑咱们完成战舰整备和补给。”

说着,他抬手调出青砾星的全域资源分布图,将暗物质矿脉与氦-3储备区的标记放大:“就把这儿设为临时整备补给处,先让开采队落地启动矿场。”

众人应声行动,操控室里的气氛重新转向忙碌。

待主舰华夏号带着华夏舰队平稳进入轨道,三座天然陨石矿场便出现在不远处。

岩石表面的冰晶在恒星照射下闪着碎钻般的光,矿脉断层处还隐约泛着暗物质晶体特有的冷光,景象格外壮观。

更让众人惊喜的是,先遣舰传回的最新探测数据显示,矿场中氦-3的纯度比初步评估高了12%,完全能满足舰队高强度补给需求。

“这地方简直是为咱们量身订的!”马洛克盯着舷窗外的矿场,又指了指屏幕上的大气参数,忍不住感慨,“大气成分接近咱以前的卡隆星,引力又刚好适合战舰停靠,连矿石里的能量元素含量都比预期高!尤其是暗物质晶体,提炼后直接能当护盾涂层原料,省了不少转化功夫。”

艾丽娅也凑过来,指尖点着探测屏上的矿脉分布图:“矿脉分布均匀,开采机器人下去就能作业,不仅换装工程的能源补给绝对够,连后续维护模块的材料都能在这儿凑齐!”

林轩望着舷窗外的矿场,语气里带着几分惋惜:“确实是块好地方,啥都配齐了,就是可惜没了星核源晶。要是那些核心资源没被毁灭者文明搜刮走,咱们不仅能补足补给,说不定还能给战舰能源做次升级,现在也只能靠现有资源抓紧整备了。”

26.2 从护盾换装到反制技术突破

随着着陆指令下达,几艘载有换装设备和开采机械的运输舰缓缓降落在预先选定的平坦矿原上。

这里避开了文明遗迹的断壁残垣,也远离了矿坑塌陷区,是之前反复核验过的安全作业点。

舱门打开的瞬间,淡绿色的尘土轻轻扬起,却没影响机械臂精准抓取设备,很快就在地面搭起了临时补给站。

看着远处矿脉与青绿色天空交织的美景,再瞧瞧眼前有序展开的工作场景,所有人都觉得,选这里当“临时整备补给处”,再正确不过。

舰队刚在轨道停稳,数十艘工程舰便带着预制好的反解绑雾模块、掺了力场锁能粒子的暗物质涂料,像蜂群般分散到每艘战舰旁。

机械臂展开三十多米长的“涂层喷枪”,先将旧护盾表面因辐射产生的氧化层打磨干净,再匀速推进喷枪,将新涂料均匀喷涂在舰体上。

淡蓝色的涂料刚一附着,便顺着舰身弧度缓缓铺开,在青砾星的绿光下泛着细腻的光泽。

艾丽娅带着材料团队在补给舰上忙得脚不沾地,每批模块出库前都要经过他们的严密检查。“老洛头,你那批涂层的稀释比例再调调!”

她对着通讯器喊,“刚测的传导效率差0.5%,别等装上去才发现问题!”洛克斯在工程舰上举着检测仪微微一笑:“放心小艾,咱这化学配比比调炸酱面酱还准,马上给你改好!”

马洛克带着物理组穿梭在各艘战舰的护盾控制室,手把手教工程师们调试参数。“反制引力波频率得跟解绑雾超力场精准匹配,比例差一点、数值偏一丝都不行!”

他指着屏幕上的波形,语气严肃,“这就像收音机找台,差半格就没信号,实战里要是参数对不上,护盾可就形同虚设了!”

几位工程师点点头,指尖慢慢拖动调节滑块。

屏幕上,代表反制引力波的金色曲线与代表解绑雾超力场的蓝色曲线缓缓靠近,最终精准咬合。

此时两者频率比恰好稳定在2:1,误差控制在0.01x1022hz以内,完全符合实战标准。

马洛克盯着数据确认无误,才在验收单上郑重画勾。

维克斯和泽尔负责全体战舰信号同步,确保500艘战舰的模块能实时共享环境数据。

“小泽,把引力湍流的预警阈值再调低0.02G!”维克斯盯着数据流,“青砾星偶尔有磁暴,得让模块提前反应!”

“收到!”泽尔指尖飞快地在操作屏上滑动,调出预警参数面板,“正在下调阈值,0.02G调整完毕,现在模块能提前0.5秒捕捉湍流信号!”

就这样,从青砾星的日出到日落,轨道上的工程灯光连成一片。

旧护盾的金属碎片被回收熔炼,新模块的淡蓝色指示灯逐舰亮起,500艘战舰像被重新镀了层金边。

林轩每天都会来到不同战舰上巡查,量子态意识流扫过正在换装的护盾,能清晰感知到模块里的能量流动。

有时他会帮工程师指出接线偏差:“左边那根线再挪0.3厘米,不然会挡住力场通道,跟家里电线没接好一个道理!”

半年后,最后一艘战舰完成换装,当所有模块同步启动时,淡金色的引力波沿着舰群铺开,在青砾星的绿辉中形成一片璀璨的“力场光带”,500艘战舰的护盾换装工程,圆满结束!

换装刚收尾,能源补给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三艘大型补给舰停靠在舰群中央,伸出数十条银白色的输能管道,如同巨鲸的触手,分别对接每艘战舰的能源舱。

青砾星陨石矿提炼的氦-3燃料,通过管道源源不断输送进去,仪表盘上的能源储量数值稳步上升。

同时,暗物质晶体原料也被分批运送到各舰的材料储备舱,为后续模块维护提供保障。

伊芙带着能量组穿梭在补给现场,每小时核对一次各舰的补给进度:“华夏号主舰能源已装满,战舰编队还有20艘没补完!”

她对着主控台汇报,手指在屏幕上标记出未完成补给的战舰位置,“按这速度,明天清晨就能全部补完,不耽误出发!”

第二天拂晓,当青砾星的第一缕绿光洒向轨道,最后一艘战舰的能源舱指示灯变绿,500艘战舰的能源补给全部完成。

随着启航指令下达,500艘战舰依次启动推进器,淡蓝色的尾焰在宇宙中连成一片,缓缓驶离青砾星星域。

舷窗外,新换装的淡金色护盾在星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林轩站在华夏号的观测舱里,看着整齐的舰群,对身边埃隆等人说:“以前咱见了解绑雾得绕着走,现在有这500艘‘硬茬子’,该轮到咱主动了!”

接下来,华夏舰队没敢有半分松懈,在驶离青砾星半年后,就在途经的“碎星带”星域拉开架势,展开“多线作战”实战考验。

这片星域散落着数不清的岩石碎片,恰好能模拟复杂战场环境,三架改装后的解绑雾发生器,像三只潜伏的毒蜘蛛,分别钉在舰队左、右、后三个方向的虚空锚点上。

随着测试指令下达,三股银灰色雾流同时喷涌而出,左路雾流像奔腾的潮水般汹涌,右路雾流似锋利的刀锋般急袭,后路雾流则如厚重的幕布般笼罩,三面包抄着朝500艘战舰扑来,若是换做以前的防御系统,恐怕刚接战就得出现能量分配紊乱。

但此刻,反解绑雾模块的“分频处理”技术宛如一位精准的“能量调度官”。

每艘战舰的淡金色护盾瞬间分成三个独立“防御隔间”,每个隔间针对对应方向的雾流“量身定制”反制引力波。

左路隔间的引力波频率微调至1.45x1022hz,像给潮水筑了道隐形堤坝。

右路隔间稍提0.02x1022hz,正好卡住刀锋的“刃口”。

后路隔间按雾流密度压了0.01x1022hz,避免能量做无用功。

最终500艘战舰的护盾光膜始终凝实如初,连半粒雾流粒子都没漏进来,多目标威胁被轻松化解。

这轮测试不仅验证了“分频处理”技术的实战性,更证明华夏舰队已能实现单舰多区域同步防御,打破了以往“一舰一防”的局限,战场应变能力直接跃升一个层级。

可新的问题很快浮现,星际航行中,模块全程满功率运行就像汽车一直踩油门,没半天能源就见了底,“护盾续航”成了舰队的一块心病。

马洛克带着物理组扎进实验室,最终拿出了“脉冲式反制”方案。

这套方案像给模块装了个“智能节能开关”,平时模块处于低功耗“打盹”状态,只靠电磁力撑起一层薄如蝉翼的“探测网”,好比哨兵睁着眼睛警戒,却不浪费多余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