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505章 京城重案组智擒双煞:密电、枪火与末路

第505章 京城重案组智擒双煞:密电、枪火与末路(1 / 2)

1996年11月20日,北京丰台区某宾馆301房间内,空气仿佛凝固。门被猛地撞开,数名侦查员如猛虎般扑入,黑洞洞的枪口直指房中一名刚刚落座的男青年。他甚至来不及反应,已被死死按在地上。从他随身携带的书包里,侦查员搜出了一把子弹已然上膛的54式军用手枪,弹夹内压着七发黄澄澄的子弹,一同搜出的还有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和一截坚韧的白色尼龙绳。这名面色惨白的青年,正是北京市公安局通缉多年、背负血债的持枪悍匪——孙永志。

(一) 致命举报与尘封血案

时针拨回半个月前。11月4日,北京市公安局刑侦处缉捕队四分队分队长周华的办公桌上,电话铃声急促响起。一则群众举报称:市局通缉的在逃人员孙永志、陶海功,最近正蠢蠢欲动,计划抢劫几名“大款”,捞足巨款后便潜逃境外。举报特别强调,二人手中掌握着54式军用手枪、左轮手枪以及威力巨大的五连发猎枪。

周华立刻调阅了厚厚的在逃人员名册。孙永志和陶海功的名字下,记录着触目惊心的罪行:1992年10月22日,在燕京饭店门口,二人公然开枪,导致一人当场死亡,两人重伤;1995年4月19日下午5时,在紫竹院附近的一场恶性流氓械斗中,他们再次开枪,打伤四人。这是两个身上沾着鲜血、极度危险的亡命之徒。

情况火急!周华立即向队长刘许、副队长刘景利汇报。两位队长研判后,神色凝重。“孙、陶二人是持枪杀人的重犯,手里有军用枪支,是两颗行走的炸弹!必须立即行动,挖地三尺也要把他们揪出来!”刘许下达了死命令。

(二) 抽丝剥茧与柳暗花明

周华与侦查员张景泉受命后,立刻扑向孙、陶二人的住家及其复杂的社会关系网,展开了密集而细致的摸排。几天几夜的辛勤奔波,走访了无数关系人,终于,一条关键线索浮出水面:一名群众反映,孙永志的女友名叫郑玉清,曾是某寻呼台的一位寻呼小姐。

要找到孙永志,必须先找到郑玉清。周华和张景泉赶到寻呼台,在偌大的工作间里,对寻呼小姐们逐一进行谨慎的访问。在询问了十多人后,一位寻呼小姐终于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郑玉清的寻呼机号码。

通过技术侦查,线索指向了丰台区一家宾馆——有人在那里频繁呼叫郑玉清。周华与张景泉化身便衣,潜入该宾馆进行秘密勘察。他们仔细观察宾馆的每一个出入口、楼梯通道、301房间的位置及周边环境,并在笔记本上细致地绘制了地形图。为了避免抓捕时发生不必要的伤亡,确保行动万无一失,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敲。

回到队里,新任队长房冠森(原队长刘许为培养年轻干部已于11月8日调离)与副队长刘景利、房冠森共同研究了行动方案。他们调兵遣将,组织了聂宇田、张金启、高戎、刘翔、王傣、何三虎、魏晓春、张丝佳以及女侦查员姬平、张艳等精干力量,随周华、张景泉一同前往宾馆,布下了天罗地网。

(三) 高手破译与收网时刻

11月20日下午3时,监控中的侦查员截获了一段发往郑玉清寻呼机的神秘信息。这段文字由字母组成,既非英文,也非常见的汉语拼音,像一串无意义的乱码。众人传看,皆百思不得其解。房冠森和刘景利两位队长对着纸条苦思冥想,也一时摸不着头脑。

恰在此时,老队长刘许因回队取个人物品,被房冠森一把拉住请教。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刑警拿起纸条,左右端详,手指在桌上轻轻比划着字母的排列规律。突然,他眼睛一亮:“这是按照电脑双拼输入法编的密语!”他立刻拿起笔,流畅地将密语翻译出来:“郑玉清,9411先生请你速到宾馆301房间来。”

刘许沉声对房冠森说:“这是在呼叫郑玉清,这个‘9411先生’很可能就是孙永志。时机成熟,可以收网了!”

事不宜迟!房冠森立即向主管刑侦的阎副处长汇报。鉴于目标极度危险且持有枪械,阎副处长亲自带队,与房冠森一同赶赴现场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