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某巷34号,个体户‘蝎子’被抢了七百多块!”
“作案工具?”
“火枪,还有匕首……对了,受害者的一个亲戚也被扎伤了!”
“又是火枪匕首!”姜志军的心猛地一沉。这一连串的报警,像一股股凶猛的旋风,将他紧紧裹挟在巨大的破案压力中心。
(四) 山重水复与市井线索
外围调查的进展极其不顺。侦查员们几乎跑遍了全市主要的劳改劳教单位,对近几年释放的、有类似作案手法或具备机械加工技能的人员进行了密筛,却未从“火枪”上找到任何直接线索。
对医疗单位、劳保用品厂的排查同样一无所获,那种特制的白色尖顶面具如同凭空出现。各个案发现场的反复勘查,也未能提取到更具指向性的痕迹物证。
线索似乎全断了。
在短暂的焦虑后,姜志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相信,如此猖狂作案的团伙,绝不可能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他决定改变策略,深入到案发现场周边,到人流密集、信息灵通的街巷中去寻找答案。
连续两天,他身着便装,像个闲散的市民,溜达了五个案发现场附近的二三十条胡同,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每一个角落,倾听每一处闲谈,却依然收获甚微。
这天晚上八点多,天气闷热。姜志军拎着个小马扎,摇着蒲扇,溜达到了离灵境胡同案发地不远的西四药店附近。
路灯下,不少居民正三五成群地乘凉聊天。他也找了个不起眼的位置坐下,看似在纳凉,耳朵却捕捉着周围的每一句对话。
一个留着卓别林式小胡子的年轻工人,显然是这里的“新闻发言人”,正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见闻。
“嘿,您几位听说昨晚那事儿了吗?真叫一个绝!”小胡子点燃一支烟,故意卖着关子。
“快说说,又有什么新鲜事儿?”一个姑娘催促道。
“就在灵境胡同口,”小胡子压低了声音,“我骑车刚拐过去,就看见一个块头不小的哥们儿,被一个拿匕首的堵住了嗓子眼!您说邪乎不邪乎?二百瓦大路灯底下,明火执仗啊!”
姜志军的心猛地一跳,但表面上依旧不动声色,只是扇扇子的速度慢了下来。
“我正支着车想看个究竟,好家伙,又围上去四个!一起逼那被捅着的小子要钱。您猜怎么着?那小子也是个愣头青,脖子一梗:‘我给的着你吗?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那四个唰地把火枪、匕首全亮出来了!眼珠子瞪得跟牛蛋似的,要吃人!
我一看,里边有个小子我认得,外号叫‘小东子’,就住新街口那片儿,也是个横行霸道的主儿。我一看这阵仗,非出人命不可,赶紧蹬车溜了……”
“小东子”!这个名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重重迷雾。姜志军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又旁敲侧击地问了几句,可惜小胡子只知道绰号,不知其真实姓名和具体住址。
(五) 大海捞针
接下来的两天,姜志军几乎飞遍了新街口一带的大街小巷,走访了无数个派出所,查阅了海量的户籍资料,但要在千万人口的城市凭一个绰号找到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但他坚信,只要有和尚,就一定有庙。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深夜,他于新街口“吃吃看”餐厅,从两位老北京的闲谈中,偶然听到“小东子”可能是一个叫“小英子”的女孩子的哥哥。
顺藤摸瓜,终于在派出所的档案中确认,“小东子”真名赵怀兵,家住新街口南里,有打架斗殴、抢劫盗窃的前科!
姜志军立刻找到那位“卓别林”小胡子进行照片辨认。对方只瞄了一眼,便斩钉截铁地说:“没错!就是他!赵怀兵,小东子!”
巨大的兴奋和连日的身心透支同时袭来,当姜志军赶回刑警队时,眼前突然一黑,差点栽倒在地。
同事强行拉他去医务室检查,血压已高达170/120毫米汞柱。他这才想起这些日子时常感到的心慌和胸闷。
然而,他只是默默将医生开的假条揉成一团,塞进口袋,囫囵吞下几片降压药,便带着新发现向领导汇报。
赵副局长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异常:“志军,你是不是病了?”
“没有,领导,我好着呢。”姜志军回答得斩钉截铁,生怕被看出破绽,匆匆离开了办公室。
(六) 短兵相接与全线收网
审讯室里,赵怀兵(小东子)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歪着头,斜眼看着姜志军,语气蛮横:“你们抓错人了吧?我要告你们!”
“抓错?”姜志军冷笑一声,目光如炬,“你的那点老底,和你最近干的‘好事’,我们都清清楚楚!”
“证据呢?”赵怀兵脖子一梗,挑衅道,“拿证据出来啊!”
“证据?”姜志军猛地向前一步,右手模拟扣动扳机的动作,声势夺人,“你那个木把火枪,做得挺顺手嘛!灵境胡同那出戏,才演了几天,就忘了?”
这几句话如同重锤,狠狠砸在赵怀兵的心理防线上。他的眼神开始闪烁,额头上瞬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姜志军乘胜追击,将掌握的部分案情细节适时点出。赵怀兵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脸色变得惨白,大汗淋漓,最终像一滩烂泥般瘫软下来,带着哭腔嚎叫道:“我交代!我该死!我全都说……”
根据赵怀兵的供述以及其他侦查手段获取的信息,一个以李某为首,多次流窜于东城、西城,专门夜间蒙面入室抢劫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收网行动在深夜悄然展开。
首犯李某在住所内预感末路来临,竟疯狂地抓起一瓶“敌敌畏”农药,嘶吼道:“想抓活的?没门!”
就在他仰头欲饮的瞬间,一名刑警如猎豹般扑上,一记凌厉的手刀精准劈在其手腕上,药瓶应声碎裂,刺鼻的农药味顿时弥漫整个房间。
逮捕另一名主犯曹某时,其如老鼠般钻入床底狭小的空间。
刑警姜绮年目光如电,一拳猛击床板,厉声喝道:“出来!”巨大的震动和威慑力将曹某从床底“震”了出来,束手就擒。
(七) 战果与尾声
这场迅雷不及掩耳的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抓获涉案人员七名。
警方在其窝点搜出雷管、多顶“佐罗”式白色尖顶面具、火枪六把、锋利匕首四把、日本进口高级报话机、摩托车、多台收录机、照相机、电扇、以及大量现金、粮票和其他贵重物品,赃物摆满了整整一个房间。
历经几十个不眠不休的日夜,作案数十起、震惊京城的“白色佐罗”犯罪团伙被彻底摧毁。不久之后,这伙罪大恶极的案犯均受到了法律公正而严厉的制裁。
结案那天,姜志军终于从口袋里掏出那张被揉得不成样子的假条,缓缓展平,然后轻轻锁进了抽屉深处。窗外,秋阳正好,天空湛蓝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