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421章 十九道刀光:1987年,两位信用社姑娘的生死抉择

第421章 十九道刀光:1987年,两位信用社姑娘的生死抉择(2 / 2)

“噼啪”几声,三颗纽扣应声崩落。但冰冷的刀刃已砍中她的头颈,剧痛中,她重重倒地。

连续作案让歹徒体力透支,正扶着墙喘粗气时,窗外突然传来喝问:“里边干什么呢?”玻璃窗上映出人影。

歹徒慌忙躲进柴火间。这声喝问却唤醒了昏迷的蔡萍娥,她挣扎着扶墙站起。

这举动吓得歹徒魂飞魄散,冲出来死死掐住她的脖颈。

此时李蓉华也从剧痛中苏醒。她咬紧牙关,用膝盖一点点爬向门口,手指刚触到铁栅栏门,歹徒的菜刀又狠狠砍在她后颈上。

躲回柴火间的歹徒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些姑娘为什么不怕死?钱比命还重要?

更让他恐惧的事情发生了——两个血人竟相继挣扎着打开大门,用尽最后力气呼喊求救!

歹徒仓皇冲出,两个姑娘同时扑来想要阻拦,却终因体力不支昏倒在门槛上。歹徒趁机提着血淋淋的菜刀,消失在后山的林海中。

朝阳升起,鲜血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她们用血肉之躯,守住了信用社的财产。

---

这起恶性抢劫案震惊了当地。

宜丰县公安局、宜春行署公安处迅速出动,根据现场痕迹勾勒出罪犯画像:25岁左右,身高1.62米,身着黄色外衣、灰色裤子,脚穿拖鞋。

天网撒下。排查中,一个名叫陈进才的外乡人引起注意。

但当警车直扑其藏身处时,却已人去楼空。最终在15公里外将其抓获后,才发现这是个算命骗子,与本案无关。

线索中断,侦查陷入僵局。

转机出现在6月15日下午。桥西乡一家小饭店里,一个青年突然手舞足蹈:我要到北京当大官了!”服务员越看越觉得眼熟——这不就是通缉令上的人吗?

公安特派员邹江平赶到时,青年已恢复平静。但一听要去派出所,立即怪叫:“我没做坏事!不去!”最终,他还是被带走了。

青年自称彭辉如,是某分场书记的儿子。经核实确有其人,且患有抑郁症。但邹江平发现疑点:他营业执照上的名字是彭建平。为什么要用化名?

公安机关决定传讯彭建平。

前两天的审讯中,彭建平装疯卖傻,胡言乱语。但在缜密的审讯下,防线终于崩溃。

22岁的彭建平是黄岗山垦殖场村民。经商失败欠下巨债后,竟萌生抢劫信用社的念头。5月13日雨中踩点,发现只有两个姑娘值班,便决定下手。

落网后,熟知法律的彭建平打起歪主意:众所周知他有过“抑郁症”,若装成精神病,岂不能逃避制裁?

于是他在饭店上演了那出闹剧,却弄巧成拙,反而暴露了自己。

宜春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依据《刑法》从重判决,彭建平被判处死刑。经江西省高院复核,驳回了他的上诉。

1987年7月10日,原本该步入婚姻的彭建平,走向了刑场。

---

另一边,抢救两位姑娘的战斗在宜丰县医院展开。县领导亲临成立抢救小组,医护人员全力救治,终于将她们从死亡线上拉回。

她们的事迹通过《江西日报》等媒体传遍全国。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亲切慰问,各级组织发来慰问电。

江西省分行授予她们省级金融先进工作者,各晋升一级工资,奖励300元。农业银行总行和全国金融工会授予“全国金融劳动模范”称号。

1988年6月,她们更光荣赴京,出席中宣部、公安部联合召开的表彰大会,受到总行领导的亲切接见。

两个普通姑娘,用鲜血书写了不平凡的忠诚。她们倒下的身影,成了那个夏天最悲壮而又最光辉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