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9日凌晨两点十分,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刑侦一队的值班室一片寂静。
刑警靳得祥刚处理完一晚上的电话,正想喘口气,桌上的电话却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摇响,尖锐的铃声划破了深夜的宁静。
电话是指挥中心打来的——东方红广场东口的五交化商店门前发生一起恶性抢劫案,一名男子被捅成重伤,手机、传呼机、文件和现金被抢,伤者已被紧急送往省人民医院抢救。
指令简洁而急迫,要求刑侦一队立即出警勘查现场。
靳得祥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叫醒值班刑警李巍、张春等三人。四人驱车冲出分局大门,警车在空旷的街道上呼啸而过,直奔东方红广场。
---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两小时前。
午夜十二点的东岗西路,白天的喧嚣早已散去。
路旁枝叶茂密的槐树在夜风中沙沙作响,路灯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时,一个中年男子匆匆走来,中等偏高身材,腋下夹着一个黑色牛皮公文包。
他就是本案的被害人——甘肃省某部门副主任马世华。
平时他都有专车接送,偏偏这一晚,他让司机小冯提前回去了。这个偶然的决定,让他成了两名歹徒眼中的“肥羊”。
走到五交化商店门口时,两条黑影突然从暗处窜出,拦在他面前。马世华心头一紧,停下脚步。借着昏暗的路灯,他看清了对方——两个年轻人,眼神凶狠。
其中一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上前一步,用带着浓重鼻音的普通话说:“你,包给不给?”
马世华强作镇定:“你们是什么人?想干什么?”
持刀者冷笑:“哼,看不出来吗?抢东西的!”
话音未落,匕首已经刺进马世华的胸口。同时,另一人猛地夺过他手中的公文包。两人转身就跑,瞬间消失在夜色中。
---
靳得祥等人赶到现场后,先到110巡警岗亭了解情况。巡警简单介绍了群众报案和初步处置经过,随即带领他们来到案发现场。
现场空无一人,只有地上一摊不规则的血迹在手电光下泛着暗红。血迹尚未完全凝固,显示事发不久。
几个刑警退到路旁大树下低声商议,很快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在现场走访,寻找目击者;另一路立即赶往省人民医院。
凌晨两点三十分,靳得祥和李巍赶到省人民医院外科手术室。
一位值班医生告诉他们,伤员已经陷入昏迷。
医生回忆说,伤员被送来时神志尚清,自称马世华,在东方红广场被抢,还断断续续说出了弟弟马世杰的联系方式,说完就昏迷了过去。
十分钟后,马世杰和单位同事赶到医院。但马世杰对哥哥当晚的行踪一无所知,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
这起案件很快惊动了甘肃省公安厅。蔚厅长高度重视,立即召见刑侦处负责人,要求加强督办,限期破案。
省厅刑侦处处长朝维汉指派大案科科长张家宁和刑警张军赶赴城关分局了解情况。
与此同时,兰州市公安局也决定直接参与侦查。
这样,一个由省厅、市局、分局三级刑警组成的专案组迅速成立,可见警方对此案的重视程度。
8月10日上午,从医院传来噩耗:马世华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抢劫案升级为命案,办案刑警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专案组经过反复研究,决定采取“引蛇出洞”的策略——从被抢的手机和传呼机入手,让马世杰以哥哥的名义联系被抢的传呼机,希望能引出犯罪嫌疑人。
当晚七点四十三分,在城关分局刑侦一队副队长孟好宏的指挥下,马世杰用136数字手机向被抢的传呼机发出了第一条信息。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每一分钟都显得格外漫长。侦查员们紧盯着那部沉默的手机,焦虑在空气中弥漫。就在大家几乎要放弃希望时,手机突然响了!
“来了!”几个声音同时低呼。
马世杰深吸一口气,按下接听键:“喂——”
电话那头传来生硬沙哑的普通话:“谁打传呼了?你是哪里?”
“我是兰州……”
对方立即挂断了电话。但手机上已经显示了来电号码——初步判断是新疆的一个固定电话。
线索终于出现了!
孟好宏立即向省厅大案科科长张家宁汇报。张家宁马上联系新疆自治区公安厅刑侦处大案科科长靳鹏,请求协查这个电话号码。
四小时后,熟睡中的张家宁被电话惊醒。新疆伊宁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通报:该电话是伊宁市一个住宅电话,他们已连夜展开秘密调查。
---
进一步的调查却让人失望:该住宅的主人是位哈萨克族人,近期未离开过伊宁,家中也没有外来人员。
警方分析,这个电话可能只是中转站,真正的犯罪嫌疑人十分狡猾,不敢直接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