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2月9日清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十五团三连的通信员像往常一样打开连部门口的邮箱。
在一叠待寄信件中,一张折叠成燕尾形的信纸引起他的注意——没有信封,外侧潦草地写着交十五团三连 李金香收 公安局。
好奇地展开信纸,几行令人脊背发凉的文字赫然显现:...九月九日是太爷24岁大寿,酒后师徒来复仇...正碰上你连小牛倌...几砖斧打昏后沉入水晶宫了...
这封充满黑话的匿名信,让沉寂三个多月的知青王忠信失踪案骤然掀起波澜。
---
一、关押吕宝华
吕宝华被团部带走了!1974年9月11日,这个消息像野火般在三连各排间蔓延。人们交头接耳:他犯了什么事?
事件的导火索是一周前的盗窃案。团部医院向政治处报告:一位住院的现役军人丢失手提包,内有整套军装。
时值1974年秋,兵团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违纪事件频发。这起发生在团部眼皮底下的盗窃案引起高度重视,团领导下令限期破案。
保卫股干事王丽展开调查。这位从三连提拔的女干部先排查了住院人员,又安排失主暗中指认,却一无所获。
调查范围扩大到医院周边连队时,三连传来关键线索:有人看见北京籍女知青艾克琴近日穿着崭新军装照相——这在崇尚军装的年代极为惹眼。更蹊跷的是,此前从未见她有过军装。
王丽立即找到艾克琴。谈话很顺利,艾承认军装是男友吕宝华的。
当那件军装被送到失主面前时,对方斩钉截铁:这就是我丢的那件!核对住院记录发现,吕宝华恰在失主住院期间住过院,且在失主入院次日就办理了出院。
9月11日上午,王丽与三连副指导员来到吕宝华宿舍。
跟我们到团部谈点事。王丽话音刚落,吕宝华瞬间脸色惨白:不能在这儿说吗?不行,现在就走。
吕宝华磨蹭许久,最终跟着两人踏上通往团部的那一里多地。
二、迷雾中的失踪案
就在吕宝华被关押在机修连粮库接受审讯时,三连又传出令人不安的消息:三排知青王忠信已失踪多日。
这位北京籍68届知青个子瘦小,平时负责看护秋收庄稼,独来独往。同屋知青也说不清他何时消失的。
起初大家以为他去煤矿找同学了,但连续数日不见踪影,引起王丽警觉。她找到连长:家里丢只鸡还要找呢,这么大活人不见了不该找找?
全连停工半天展开拉网式搜索。9月的河套平原,麦浪翻滚,沟渠纵横。
人们一字排开在田野间呼喊:王忠信,回来啦——有人模仿电影《夺印》里的腔调喊吃元宵啦,气氛看似轻松,不安却在蔓延。
次日继续搜索时,在八号斗渠边的泥洼里,有人发现一只沾满泥泞的左脚布鞋——黑色灯芯绒面,塑料底,鞋面有镰刀划破后缝补的三角口。
熟悉王忠信的人立即认出:这是他的鞋!
三、水潭浮尸
八号斗渠横亘在三连与七连之间,渠边白杨林立,芦苇丛生。
发现鞋的地点距营区约两里,渠背内侧的松软泥土上留有拖拽痕迹。
保卫干部赶到时现场已被破坏,但根据鞋的位置推测,王忠信可能在此遇险。
搜索转向连队西北的大巴洞——一个百平米见方的天然水潭。
9月中旬,几个知青手拉手蹚进刺骨的潭水,才走几步水已没颈。寒风中他们瑟瑟发抖地搜寻整下午,一无所获。
转机出现在次日清晨。马倌照常赶马群来饮水,马群却躁动不安。清澈的潭水中,一团黑色絮状物随波浮动——竟是颗人头!马倌连滚带爬奔回连队:漂起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