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期黑板报都堪称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因此,林炎的作品曾登上报纸。
林枫教育有方,名声早已传开。
不少街坊邻里纷纷登门讨教经验。
林枫总是耐心解答,强调要关爱孩子,保持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适当引导。
每个孩子都有潜力,只是尚未被发掘。
甚至有报社记者专程来访,询问他培养子女成才的秘诀。
总之,林枫的家庭教育广受认可。
尽管三个孩子的性格各异,却同样出色。
时光飞逝,转眼已至十月。
高考原定于十月举行,但因突 ** 况被推迟至十二月,短短两个月转瞬即逝。
如今高考已恢复,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语文、数学及理化(理科)或史地(文科)。
据数据统计,共有570万考生参加。
林枫特别关注语文考试,尤其是作文部分。
他曾在网络上看到过一些地区高考语文试卷的信息。
例如,鲁省的作文题目为《难忘的一天》;晋省的试卷则分为两道题,第一题为问答题,满分三十分;第二题为作文题,需从两题中任选其一,满分七十分。
沪市的试卷更为特别,第一题为改错题,满分十分;第二题为作文题,同样需二选一,满分竟达九十分。
津市的作文题目为《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冀省则有两个题目供选择,《我将怎样度过今后不平凡的二十三年》与《园丁赞歌-记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蒙省的题目分别为《谈实事求是》和《在红旗下》;赣省的题目为《难忘的时刻》;辽省的选择题为《在沸腾的日子里》与《谈青年时代》;京城的题目为《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尽管林枫对各地的高考试卷了如指掌,但他从未向小备透露任何题目。
他认为教导孩子作弊违背了自己的原则。
考试为期三天,分别在十号、十一号和十二号进行。
结束后,小备兴奋地跑回家,告诉林枫她已经完成了所有试题。
之后便是等待成绩公布。
小当告诉林枫,考试成绩需一个月后,通过电台或加急方式公布录取通知。
林枫笑着点头:“很好,小当辛苦了,一年多的努力没白费,祝你取得佳绩。”
小当自信满满地回应:“谢谢干爹,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得好。”
送走小当后,林枫暗自感慨:五百七十万考生中,仅三十万人能考上大学,录取率仅为百分之五,即百人中有五人能升学。
这虽显残酷,但也激励了更多年轻人重拾书本,积极学习。
京城十二月已寒,林枫再次穿上那件半旧的军大衣。
这身姿优雅的身影常出现在二面厂、轧钢厂、红星影院、红星图书馆以及比大校园内,引得一阵军大衣潮流,供销社和百货商店里的军绿色大衣被抢购一空,令林枫哭笑不得。
这件军大衣他已穿十余年,虽有些泛黄,但他依然不舍得更换,因其合身舒适。
老康曾提议送他新衣,却遭婉拒。
林枫认为国家尚需节俭,好物资应留给更需要的人。
高考结束后,进入漫长等待期,林枫仍保持规律作息。
比大校园承担了十万份试卷的批改任务,教授们既要上课又要阅卷,忙得不可开交。
于是,老赵召 ** 议,挑选了一批精力充沛的教师组成阅卷小组。
这个小组共有二十名成员,林枫也在其中。
他们的任务相当艰巨。
一旦进入阅卷状态,就不能离开阅卷室。
在此期间,吃住都在室内解决,有专人负责送餐,隔壁房间设有洗手间。
二十人需要共同生活二十天,目的是防止阅卷过程 ** 现舞弊行为。
整个阅卷工作将持续二十天,每位老师需处理五万份试卷,在这段时间内完成所有评阅。
林枫将此事告诉了老太太和嗨糖,两人均表示支持。
老太太甚至激动地说:“在古代,阅卷官可是有品级的职位,秀才、举人、状元都由你们一手评定。
好好干,我会全力支持你的。”
嗨糖也承诺会照顾好家人。
出发前,嗨糖为林枫准备了必要的洗漱用品、替换衣物及鞋袜,并送他出了大院。
得知自己干爸成了阅卷老师的小当异常兴奋,她拉住林枫请求道:“干爹,希望您可以阅到我的试卷,我的前途全仰仗您了。”
林枫笑着答应公平对待,并打趣地揉乱她的头发。
随后,他骑上自行车前往大学校园,与其他十九位老师会合。
抵达后,大家各自落座,每张桌上都配备了红笔、蓝笔和稿纸等工具。
学校还安排了一位副校长全程监督。
未来二十天,副校长将与老师们同吃同住,共同度过这段紧张时期。
副校长亲自将一天的任务分发给每位老师,每人二百五十份试卷。
若完成可再领任务,但大家心知肚明,能批完这些已是不易,谁敢多领?试卷分完后,老师们都开始批改工作。
林枫也拿起红笔开始工作。
对他来说,高考评卷易如反掌,一眼便知考生水平,操作起来流畅自如。
第一份试卷仅花了几秒便批完,随后是第二份、第三份……其他老师还在研究第一份作文分数时,他已经批阅二十份;等他们批完第二份时,他已经完成了五十份。
林枫的速度引起副校长注意,他走近细看一份已批试卷,不禁震惊。
每题批阅精准无误,特别是作文部分,连小错误都被标记出来,这份能力若不当语文教授实在可惜。
副校长接连查看十份试卷,确认林枫绝无问题,难怪赵校长坚持聘请他担任图书馆馆长,也同意他参与高考评卷。
此时,林枫又批阅了五十份试卷,仅半小时便完成一百份,速度令人惊叹!
林枫松了口气,揉着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