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璀璨明珠!(2 / 2)

对于这一点,

刘树义几人脸上并未露出丝毫惊讶。

他们早已通过各种渠道,对远在西北群山褶皱中的弯河大队,进行过深入而细致的了解。

这个看似普通、平平无奇的农村大队,实则早已成为一片孕育着希望与变革传奇的热土,绝非寻常之地。

毫不夸张地说,

如今的弯河大队已名动四方,其声名不仅响彻全国,更已直达天听,堪称农村改革一面当之无愧的先锋与旗帜!

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无数仍在摸索中的农村大队前路!

那里,是意义深远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发轫地之一。

这项创举如同春雷唤醒大地,让沉寂的土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社员们的汗水第一次如此甘甜地兑换成沉甸甸的收获,金黄的麦浪和饱满的谷穗,让他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季,祖祖辈辈“种地,吃饱饭”这个最朴素的愿望,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真切而圆满的实现。

那里,社队集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办得红红火火。

机器的轰鸣声取代了往日的沉寂,奏响了乡村工业化的序曲。

它不仅带来了财富,更带来了崭新的生活图景,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飘起了诱人的肉香,箱柜里添置了崭新的衣裳,以往紧巴巴的日子变得宽裕而充满希望,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笃定与憧憬。

那里,用铁一般的事实和实实在在的辉煌成果,彻底击碎了人们对农村固守贫穷、落后闭塞的陈旧印象,为农村的未来描绘出了一幅激动人心的现实蓝图。

正因如此,

郑老在看到考察报告后,曾满怀感慨与激赏地赞叹:“是谁规定了农民就该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苦哈哈的日子?看看人家弯河的农民同志们!”

“他们不就凭着一股闯劲和智慧,硬生生地从黄土高坡上蹚出来一条金光大道嘛!”

“如果广袤的神州大地上,能涌现出更多像弯河这样的村子,咱们的农村,何愁不能改天换地、面貌一新?!”

这番话语,

既是对弯河之路的极高肯定,也寄托着对国家农村发展的殷切期望。

刘树义端着酒杯,沉吟了许久,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

最终,他还是缓缓地、坚定地摇了摇头,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不。这个电话,不能打。”

刘树茂和刘伟民闻言,脸上都露出了不解和急切的神情。

刘树茂直接追问:“为啥?!老二你咋又拧巴上了?先跟大哥说上话,让他老人家有个准备,也安安他的心,不好吗?”

刘树义抬起眼,目光深沉,里面翻涌着复杂难言的情感。

他缓缓说道:“老三,你想过没有?这电话一旦接通,听到大哥的声音,我们这边心里会是什么滋味?激动?肯定有。但更多的是什么?是更熬人的惦记!是抓心挠肝的想立刻见到他!”

“电话那头的大哥呢?”

“他突然听到我们的声音,得知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会是狂喜,但狂喜之后呢?是更深的期盼和等待,是更加难熬的分秒秒!见不到人,光听个声儿,那心里……岂不是更像被猫爪子反复挠着一样难受?”

“这电话,不是慰藉,是另一种折磨。”

刘树茂张了张嘴,愣了片刻,随即恍然大悟,重重地一拍大腿:“哎呀!是这个理儿!没错!不能打!这电话打过去,怕是今晚谁都别想睡了!大哥心里肯定更不得劲!”

刘青山和刘伟民也瞬间明白了这层更深的情感考量。

这通电话,确实能立刻连通声音,但却会将那份积压了数十年的思念和渴望瞬间点燃到极致,却又无法立刻满足,反而会加剧等待的焦灼和痛苦,对两位情绪激动的老人和电话那头的爷爷而言,都是一种甜蜜却残忍的煎熬。

“就这么定了。”

刘树义一锤定音,语气恢复了军人的果决,“不打电话。后天,我们直接去!给他一个实实在在的、完整的惊喜!”

“好!直接去!”刘树茂用力点头,彻底接受了这个安排。

刘树义再次拿起筷子,脸上的凝重化开,重新浮现出温和的神色,招呼道:“青山,吃菜!这事定了就不想了。来,尝尝这个鱼,味道不错。”

餐桌上的气氛再次缓和下来,众人暂时抛开了那份迫切的思念,重新将注意力放回眼前的饭菜上,继续干饭。

酒杯再次被斟满,欢声笑语再次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