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陈业峰的目光显得十分坚定,似乎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国营的副食品店、饭店看不上他的巴浪鱼干,那些常年在外面跑长途的司机说不定就要。
他们风餐露宿,需要便宜、顶饱、能存放的食物,这鱼干不就是很好的选择?
路上方便携带,而且也好加工,用水泡一泡,随便用开水煮一下,放点油就可以吃了,营养也丰富。
就算车队食堂不要,能不能说服哪个司机师傅捎带一些去外地试试?
只要价格合适,还怕捅不开这个口子?
越想越起劲,陈业峰感觉浑身又充满了力气。
他没有被连续的拒绝击垮,反而在困境中逼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销路,不只在固定的店铺里,更在流动的人身上…
两人一前一后骑着自行车,车轮碾过略显颠簸的土路,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八十年代的廉州县城,城区的范围远没有后世那般庞大,道路两旁多是低矮的砖瓦房或甚至土坯房,偶尔能看到一两栋鹤立鸡群般的二层小楼,墙上还残留着斑驳的时代标语。
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沿途升起的稀疏炊烟与灯光,此刻充满了烟火的气息。
大约骑了二十来分钟,按照山货大叔指点的方向,他们果然在靠近白龙河的一片开阔地上,看到了一个用铁丝网围起来的大院。
院子里停放着几十辆漆成军绿色的解放牌卡车和少量老式的客车,车身上大多蒙着一层尘土,显得有些风尘仆仆。
院门口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木牌,上面写着运输公司的名字。
几个穿着蓝色工装的汉子正蹲在门口抽烟闲聊,不远处还能听到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大概是修理工在保养车辆。
陈业峰和阿财在门口停下自行车,整了整有些皱巴的衣服。
陈业峰从随身挎着的军绿色帆布包里掏出一包未开封的“大前门”香烟,这是他出门前特意准备的“敲门砖”。
这年头,递根烟是拉近距离最直接的方式。
他脸上堆起笑容,朝着门口那几位闲聊的师傅走去。
“几位师傅,歇着呢?”
说着,利索地拆开烟盒,挨个递了过去。
那几位师傅先是一愣,随即也都笑着接了过去。
其中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面相敦厚的汉子接过烟,打量了他们一眼,问道:“小兄弟,看着面生啊,来这儿有事?”
陈业峰赶紧借火给对方点上,自己也陪着一根,这才说道:“大哥好眼力,我们之前没来过这里,听说咱们车队这边人多,想打听点事儿。咱们这车队食堂,或者咱这驻地,平时采购食材,归哪位领导管啊?我们有点海货,品质挺好的,想请领导看看。”
那敦厚汉子吸了口烟,指了指院子里一栋红砖砌成的平房:“喏,那边挂着‘后勤办公室’牌子的就是。找老周,周大海主任,食堂采购的事儿都归他管…这会儿他应该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