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门的瞬间,一股带着淡淡器材金属质感与专业气息的清风扑面而来,瞬间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在外。
映入眼帘的,是一间精心打造的专业录音室,各类顶尖录音设备在定制的原木工作台面上整齐排列,如同等待检阅的精密仪器军团。
中央位置,一台通体漆黑、布满细腻纹路的大型调音台格外醒目,无数小巧的推子与旋钮错落有致,仿佛藏着掌控声音魔法的密钥。
旁边悬挂着数副包裹性极强的监听耳机,银黑相间的机身泛着细腻的光泽;而几只造型各异的高性能麦克风静静伫立,有适合捕捉细腻人声的电容麦,也有适配多种场景的动圈麦,无一不是行业内的顶尖型号,将专业二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墙面采用了进口的顶级隔音材料,浅灰色的面板带着细微的磨砂质感,不仅能最大限度吸收声波、杜绝任何外界杂音干扰,更在视觉上营造出沉稳静谧的氛围。
整个空间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搭配局部点缀的金属线条,简洁大气中透着低调的奢华,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考量,从工作台的高度到灯光的亮度,再到音响的摆放角度,都精准贴合专业录音需求,空气中仿佛都流淌着严谨而专业的气息,让人不自觉地心生敬畏。
李星文一踏入录音室,周身的气场便瞬间切换,方才还带着几分轻松的神态骤然收敛,取而代之的是全然的专注与认真,眼神中闪烁着对工作的极致热忱。
他没有丝毫拖沓,脚步轻快而稳健地走向中央的调音台,每一步都带着明确的目的性,仿佛这片由声音构筑的天地,早已是他无比熟悉的战场。
来到调音台前,他熟练地拿起一旁的监听耳机,动作自然地戴在头上,调整好头梁的长度,确保耳罩完全贴合耳廓,隔绝掉一切无关声响。
紧接着,他的手指落在布满按钮和旋钮的调音台上,修长的指尖在复杂的操控区域间灵活穿梭,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钢琴家在琴键上舞动。
调试音准的过程中,他时而微微俯身,将耳朵贴近监听耳机,捕捉着最细微的声音变化;时而转动旋钮,眼神紧紧锁定屏幕上跳动的各项参数,红色与绿色的波形图随着声音的输入不断起伏,如同鲜活的生命在跳跃。
调节音量时,他的动作精准而轻柔,每一次推子的移动都控制在毫厘之间,力求让声音达到最舒适的响度。
设置轨道时,他快速敲击键盘,将不同的音频轨道分类整理,清晰的标注让后续操作一目了然。
与此同时,录音室另一侧的秦诗诗也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没有丝毫迟疑。
她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到录音棚中央的麦克风前,那只银色的电容麦克风被固定在可调节的支架上,正对着她的方向。
她轻轻拿起监听耳机戴上,纤细的手指调整着耳罩的位置,确保能清晰捕捉到伴奏的节奏与细节。
随后,她双手自然地握住麦克风支架,掌心轻轻贴合着冰凉的金属杆,深吸一口气,胸腔随之微微起伏,接着缓缓闭上眼睛,修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方投下淡淡的阴影。
秦诗诗整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细细调整着呼吸的频率,感受着情绪的沉淀,将外界的一切干扰都隔绝在外,只为更快地进入歌曲所需要的情感状态。
时间在专注的工作中悄然流逝,墙上的时钟指针缓缓移动,一个小时的时间转瞬即逝。
当李星文完成最后一项伴奏制作步骤,点击保存按钮后,终于直起身,活动了一下略微僵硬的脖颈。
对着录音棚内的秦诗诗开口说道:“学姐,歌曲伴奏已经全部完成了,你这边准备好了吗?我们先一起听一遍完整的伴奏,熟悉一下节奏和旋律,之后就直接开始录制。”
他的声音透过内部的通讯设备传到秦诗诗耳中,清晰而稳定。
秦诗诗听到声音,缓缓睁开眼睛,眼底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放松与期待,她对着监控镜头的方向露出一抹明媚的笑容,同时比出一个标准的“oK”手势,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带着几分轻快:“我已经准备好了,学弟安排就好,我都没问题。”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李星文点点头,手指在键盘上轻轻一点,将伴奏文件导入播放系统。
下一秒,《光年之外》那标志性的激昂旋律便从录音室的专业音响中流淌而出,强劲的鼓点如同心脏的跳动,富有穿透力的电子音效交织着悠扬的旋律,瞬间填满了整个空间,带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被旋律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