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余温尚未完全褪去,时间便如疾驰的列车般,载着秦诗诗驶向了9月15日的伯灵顿音乐节。
这场在M国音乐圈小有名气的盛会,对秦诗诗而言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这是公司为她争取到的最后一个资源通告,像一根悬在头顶的稻草,维系着她在异国乐坛仅存的希望。
若此次未能在舞台上闯出点名堂,失去公司扶持的她,未来在M国的音乐之路将彻底沦为孤身奋战。
要知道,在这片人才济济、文化差异显着的土地上,一个没有背景、没有流量的东方歌手,想要站稳脚跟本就难如登天,一旦失去最后的助力,前路只会布满更密集的荆棘。
秦诗诗指尖攥着演出服的衣角,脑海中反复回荡着李星文为她量身打造的《Unspable》的旋律,那激昂的节奏像一团火焰,在她心底点燃了必胜的信念:这一次,绝不能输。
音乐节现场人头攒动,舞台上的灯光随着音乐不断变换,将观众的热情烘托得愈发高涨。
前三个登场的都是本地家喻户晓的歌手,他们一亮相便收获了全场欢呼,熟悉的旋律、老练的台风,让台下观众的情绪一次次被推向高潮。
当主持人念出“秦诗诗”这个陌生的名字时,现场短暂地安静了一瞬,随即,秦诗诗提着裙摆,一步步踏上了舞台。
聚光灯骤然打在她身上,露出一张带着东方韵味的脸庞。台下观众纷纷探头张望,交头接耳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原本热烈的氛围瞬间冷却下来,甚至夹杂着几声若有若无的唏嘘——在他们的认知里,这场音乐节的舞台,本不该出现这样一张陌生的东方面孔。
秦诗诗对此早有预料,她深吸一口气,将那些异样的目光与细碎的议论抛在脑后。此刻,她的世界里只剩下即将响起的伴奏,和台下等待被歌声打动的观众。她微微闭上眼睛,指尖轻轻搭在麦克风上,等待着属于她的时刻。
当第一个音符在会场中响起,秦诗诗缓缓睁开眼,清澈又充满力量的歌声随之流淌而出:“I'll sile I know what it takes to fool this town(我会微笑面对,深知愚弄众人要承受怎样的代价)”。
她的咬字清晰,情感饱满,每一个音节都像是在诉说着自己一路走来的坚持;“I'll do it 'til the sun goes down and all through the night ti(我会坚守自我,直到夕阳西下,哪怕熬过漫漫长夜)”,歌声里的倔强与执着,渐渐让台下的骚动平息下来。
观众们停下了议论,纷纷将目光重新聚焦在舞台上。这首从未听过的歌,节奏明快又不失深度,而那个东方女孩的嗓音,像是带着一种魔力,让人不由自主地静下心来聆听。
站在观众席后排的约翰逊,用胳膊肘碰了碰身边的海克斯,低声说道:“这个东方人唱得还不错,值得认真听听!”
海克斯点点头,目光紧紧锁在舞台上:“确实有点东西,接着往下听。”
随着歌曲进入副歌部分,秦诗诗的声音愈发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