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是个四五十岁的男人,挺健谈:“不是,结过两次,但是老婆孩子都没了,就剩他一个,后来就没再结了,一直自己过!”
两任妻子都没活下来,连孩子也能留下一个,唐杏看向易礼,这不是跟易家的家主有些相似嘛!都是孤独终老的命!
按照店老板的指路,唐杏和易礼到了那个所谓“易老爷子”的家。
这院大门有些破旧了,门倒是没关着,唐杏向院子里看去,只感觉这家有些过于贫困了。
易礼从刚刚听到老板的话后,就没怎么说过话,大概他也是感觉出有些不对劲了。
他率先走进院中,整个院子只有三间正房,东边是一个棚子,
距离院门口不远处拴着一条黄狗,不过看上去有些年纪了,他们进来后,那狗连眼皮都不曾抬过,懒洋洋地趴在地上。
唐杏正盯着那狗看,正房中间便走出一个老人。
那老人满头银发,个子中等,但腰不弯腿不瘸,连皱纹都比同龄人少了不少,看着真不像是八十多岁的人。
那老人先开口:“你们找谁?”
出乎他们的意料,这老人竟然没有什么口音,普通话相当标准。
易礼回道:“我姓易!”
那老人站在台阶上,眼睛看着易礼的方向,唐杏看到他左手似乎缺了两根手指,身上的穿着也不像农村老人。
老人问道:“你从洛阳来?”
易家在迁至bJ前,是在中原一带活动的,但这老人的消息显然滞后了不少,不过能看出来,他和易家确实有些关联。
易礼说道:“易家已经迁到bJ了,我从bJ过来的!”
老人点了点头,示意他们进屋相谈。
屋里的摆设很是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了,但却十分整洁,可以看出这老人不是个懒散的。
易礼自报了家门,对于唐杏此前的猜测,他现在也有了同样的想法。
那老人说起,十几年前,有个人也来过这里,在村子里打听有没有姓易的人家。那时村里还有几户,与他隔了几房,关系也不算亲近。
那人在村里待了四五天,跟他谈起了祠堂里那块石头,听他的意思是想买下来。但易家有祖训,祠堂里的东西不能动,老人便没有同意。
之后,那人离开了这里,后面就再也没来过。
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是捕猎的好手,经常进山。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山是不能进了,他就只能在外围采摘些草药,这么多年,他一直就这么过来的。
九十年代后,有些外国人会来到这里,这边的进山口很少有人知道,那些外国人为了探险,会找当地人做向导,这村子里有不少人都干过这活计,那些外国人很大方的,带一次路的钱能顶半年家用,很多人都抢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