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拼装的吧?从哪弄来的零件?
"有人质疑道,眼神却无法从设备上移开。
林舟不紧不慢地绕到光刻机旁,伸手拍了拍机身:
"确实是拼装的,所有零件都是在厂里各个车间加工的,设计图纸也是我一个人画的。
"
一位光学专家颤抖着手指,指向光刻机上方的透镜组:
"这...这个光学系统,精度要求至少在微米级,普通工厂根本没有这种加工能力...
"
"哦,那个啊,
"林舟像是在谈论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确实费了点功夫,我自已设计了一套微调机构,通过杠杆原理和微分螺丝,勉强达到了所需精度。
"
"勉强?
"光学专家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
"你知道这需要多精密的设备吗?就算是星条国,也只有几家顶尖公司能做到这种程度!
"
林舟不以为然地耸耸肩:
"您要是不信,可以自已检查。这台光刻机虽然原始,但基本功能都有,能实现几百微米线宽的光刻,足够初级芯片制造了。
"
就在专家们围着光刻机争论不休时,材料学专家张教授已经悄悄检查起了工作台上的一组化学试剂。
"氢氟酸、氮化硅、高纯度显影液...
"他一一辨认着,眉头越皱越紧,
"这些都是芯片制造的标准试剂,配比看起来也很专业...
"
一旁的机械工程师钻到光刻机下方,细细检查着控制机构:
"这个XY平台的移动精度...天哪,用这种手段实现微米级控制,简直是匪夷所思!
"
各领域的专家们纷纷加入检查行列,整个实验室瞬间变得拥挤而嘈杂。每个人都想亲眼确认这台设备的真实性,而每一次确认都让他们的震惊更上一层楼。
"这个汞灯光源是从哪来的?
"
"这种精密控制电路,怎么可能是钢厂做出来的?
"
"掩模版的制作工艺是什么?那么细的线条...
"
林舟站在一旁,不紧不慢地回答着每一个问题,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震撼还在后面。
约莫二十分钟后,当大部分专家终于接受了光刻机的存在,林舟突然拍了拍手,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各位专家,光刻机只是工具,真正的成果在这里。
"
他走到实验室角落,从一个小型保险柜中取出一个方形的金属盒子,缓步走回众人中央。整个实验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个不起眼的小盒子上。
林舟缓缓打开盒盖,里面整齐排列着十几枚小小的黑色方块,每一枚上面都有细密的金属引脚。
"这是什么?
"有人忍不住问道,声音因为紧张而变得尖细。
林舟轻描淡写地回答:
"这是我过去两周制造的集成电路芯片,从最简单的逻辑门到四位加法器,功能各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