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别慌,这只是入门级(2 / 2)

"这是什么?远程多管火箭炮?

"

"百公里射程?这怎么可能!

"

"制导系统?单兵便携式火箭筒?

"

李教授翻看着资料,手都在颤抖:

"这...这些设计,简直是...疯了!我们现在最先进的火箭炮射程也就二三十公里,你这一下子跳到百公里,这...这...

"

林舟微微一笑:

"李教授,我理解你的震惊。不过,技术就是这样,总在不断突破。北极熊那边已经开始研究这些技术了,如果我们不抓紧,很快就会被甩开。

"

李教授说不出话来,只能不停地擦拭自已的眼镜,似乎这样能帮助他接受这个疯狂的现实。

张部长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已冷静下来:

"林同志,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些方案?特别是这个...百公里火箭炮,它真的可行吗?

"

林舟从容不迫地走到会议室前方,拿出一卷图纸,在桌上展开。

"这是我设计的新一代远程多管火箭炮系统,代号'神威'。

"林舟指着图纸说,

"它的设计理念是将多个火箭炮发射管安装在汽车底盘上,实现高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

图纸上赫然写着

"百公里远程多管火箭炮

"几个大字,

"大型发动机

"、

"多管发射系统

"以及

"全地形汽车底盘

"等标注。

会议室里顿时一片哗然,所有人都挤到桌前,争先恐后地查看图纸,呼吸明显变得急促。

"这...这不可能!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专家怒气冲冲地拍着桌子,

"我研究火箭炮四十年,从没见过这种设计!百公里射程?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现有的技术根本做不到!

"

林舟不慌不忙,从容地摊开另一张图纸:

"老专家,您的顾虑我理解。传统的火箭炮确实很难突破射程瓶颈,但问题的核心在于推进剂配方和空气动力学设计。

"

他指着图纸上的一段复杂公式:

"这是我开发的新型固体推进剂配方,能提供更大的推力和更长的持续时间。结合之前的尾翼设计,可以显著减小空气阻力,提高弹道稳定性。

"

老专家盯着公式看了半天,眉头越皱越紧,最后竟然说不出话来。

"林同志,

"王部长小心翼翼地问,

"制造这种火箭炮,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我们国家现有的工业基础能满足吗?

"

林舟胸有成竹地回答:

"完全可以。我已经把材料需求和工艺流程都考虑在内了,尽量使用我们自已能生产的材料。事实上,只要在几个关键点上突破,建立起适当的生产线,六个月内就能生产出原型机。

"

"六个月?

"李教授终于找回了自已的声音,

"你是说,半年内就能看到这种百公里射程的火箭炮?

"

林舟点点头,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

"是的,如果资源到位,甚至可能更快。

"

会议室里再次爆发出一阵惊叹声,领导们交头接耳,讨论着这个惊人的消息。

林舟看着他们震惊的表情,心里暗乐:老子刚才差点直接说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幸好及时刹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