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熬一熬(2 / 2)

“天子金口玉言,哪容得他们质疑。”

“儿臣以为,当以律法为重,严惩这二人,以儆效尤。”

“方能彰显父皇的威严与朝廷的公正。”

“若今日轻易应允他们重查,日后朝堂之上人人都可随意质疑父皇的决策,朝廷的规矩和纲纪又将置于何地?”

睿王说罢。

目光挑衅地看向燕王和陆承祖,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得意。

殊不知,他这一番话令朝中大臣们心生反感。

朝廷设立奖罚制度,本就是为了激励和告诫官员。

但若似睿王这般,获罪容易获赏难.....

真要是他登基了大宝,谁还会用心做事?

左右也讨不得好。

不仅如此,还得如履薄冰,就怕一个渎职就被他砍了脑袋。

睿王更没想到,他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也触怒了龙椅上坐着的那位。

到底是谁为了一己之私害死十几名护国战将的?

老皇帝玩弄权术多年,心里能没个数?

而今朝堂上下,乃至民间乡野都对西北事件存疑。

老皇帝难道就不需要考虑他圣明的形象。

皇帝也是人,是人就会有犯错的时候。

但若知错而不改之,那就是昏庸无道了。

老皇帝在沉思,大殿又陷入一片静默中。

宁虎垂目而立,将所有情绪藏于眼底。

晟亲王紧抓着座椅的扶手,几次想起身,都极力克制住了。

还是再等等,皇上真要给陆世子治罪的时候再出头。

毕竟......免死金牌还没拿出来.....

老皇帝沉默良久,终于出声。

“陆郎中既然要以这次治水的功劳请求彻查西北军营之事,朕准了!”

老皇帝话音落时神色反而变得轻松。

他手中把玩念珠,目光扫过殿下屏息的群臣。

最终落在了角落里一位身着青色官袍的官员身上。

“都察院左都御史沈砚。”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你素有‘铁面御史’之名。”

“三年前查江南盐案时,连皇亲国戚的门都敢闯,朕信你这份刚正。”

“西北军营之事,便由你牵头,带刑部两名主事、大理寺评事。”

“再从羽林卫调一队亲信,三日内启程。”

“到了地方,结合军营士兵和永裕关民众,务必详查。”

沈砚闻声出列,一身风骨如松,叩首时声音铿锵。

“臣遵旨!定当查个水落石出。”

事态峰回路转。

不少人吊着的那颗心墩墩墩的掉到了实处。

陆承祖闭了闭眼,深呼吸一口,悄然松开手时,手心里已满是汗水。

燕王冷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同时和陆承祖磕头道谢。

“谢陛下隆恩,吾皇圣明。”

燕王与陆承祖声音洪亮,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对真相即将大白的期许。

老皇帝微微摆手。

“起来吧,朕准许彻查镇国大将军之死因,便是要还天下一个公道。”

此时,朝堂上不少大臣也暗暗松了口气。

一些向来敬重镇国大将军的臣子,脸上露出欣慰之色。

部分中立的大臣则期待着真相早日浮出水面,以平息朝堂纷争。

至于与朝中皇子有派系的官员则是各有所思。

睿王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正如他所说,天子金口玉言,既已下旨,亦非他能力挽狂澜。

不过他也不怕,去西北边城往返少则两三个月。

届时龙椅上都该换人了。

他面带阴鸷的笑容,再次出列。

“父皇圣明,准下陆郎中的请求,镇国大将军是否犯下渎职之罪,有待考究。”

“然则,陆家男丁打入天牢秋后问斩是在两月多前就已定下。”

“陆承祖用去了治水之功劳,就该随陆家男丁一道下狱斩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