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语文跟政治,把分数拉上去一些。
何安能不能达到及格线,也是两说的事情。
不过就这个成绩,已然让小丫头乐的牙花子都天天露了出来。
毕竟她只要求能考上大学。
至于是不是考到好大学,她从来就没想过。
为啥一定要去参加高考。
何安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
有这个录取分数线,那么何安去了港岛,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跟她姐去同一家大学。
并且以后出来的履历,也会很漂亮。
何雨柱自然是不在乎这个,他家两个闺女,何雨柱想法都是比较佛系。
能成才更好,要是不能成才,就养在家里,嫁在身边承欢膝下。
这些事有何安自己的好胜心,也有何媛挑唆的原因。
何雨柱天天去教育口吵架,其实吵的就是要数学跟理综成绩好的考生。
只是这样的人才真的不多。
毕竟第一次高考,大家都是数学理综不好被连累的。
至于政治跟语文,那是从小到大学的科目,就算差,也是差不到哪去。
政治跟语文都保不了及格的人,人家也犯不着参加高考了。
按照教育口某个领导的说法,就是尽量调剂,但学校自身也要找找亮点。
至少要是调剂到某个学生头上,人家会愿意进这家学校。
这自然不是说这一届了,而是明年夏天的第二届高考。
这一届,都是按照分数,按照考生填报志愿划拨,就算何雨柱吵也没用。
其他哪个学校出来的领导,头上的帽子都比何雨柱的大。
何雨柱天天去吵,也就是秉承着会哭孩子有奶喝的说法。
等到第二届高考,到时候各个学校的名气都传出去了。
到时才是竞争的时候。
其实搞教育的也是差不多,并不是宣传中的那样有教无类。
两个考生,一个数学理综满分,另一个考二三十,哪一个更容易教出来,这都不用说的事情。
何雨柱当时一上头,直接拉住了那个跟他透底的教育口领导说道:“您要是能给我多划拨几个数学理综考到七十分以上的。
我今年就帮学校拉两个国外回来的教授。
明年咱们学校跟港岛大学达成教学联络。
五年之内,我们学校就能跟港岛大学进行学生交换···”
这番话一出,把教育口整套班子都惊动了。
咱们在前面二十年,一直有出国留学的名额。
但那些大多是跟咱们关系好的东欧社会国家。
就算那些留学名额,那也是掌握在上面手里。
并不是学校自己争取过来的。
结果现在何雨柱一家才从技校转正的学院,竟然如此吹牛皮。
怎能不让人惊讶?
“真的假的?”戴着眼镜,穿着中山装的老学究,都被何雨柱一番话震惊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质问真假。
何雨柱耸耸肩,对着老学究身后喊道:“冉老师,伯母,咱们走吧!送您二位去学校看看环境。”
从老学究后面走过来的,是一对老年夫妻,男的风度翩翩,女的气质如兰。
正是回四九城重投教育界的冉秋叶父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