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刚刚经历过大灾的江北,显得格外醒目,也格外地……奢侈。
但与这份奢侈不相符的,是酒楼里进进出出的人。
有衣着光鲜的富商,但更多的,是穿着粗布短打的寻常百姓,甚至还有身上带着泥点的工匠。
他们脸上没有丝毫拘谨,反而带着一种满足与自豪。
“这便是我备下薄宴的地方。”
李承泽笑着指向酒楼。
“也是我这‘以工代赈’的一项成果。”
他看着范隐,眼中带着真切的感激。
“当初范大人离京前,除了那篇《滕王阁序》,还赠了我一本奇书。”
“一本菜谱。”
“我便是靠着那本菜谱,开了这家酒楼。”
“菜式新奇,味道绝佳,很快便在江北闯出了名头。”
“如今,它已是我在江北最大的产业。”
众人随着他走入酒楼,内里更是热闹非凡,座无虚席。
伙计们脚下生风,端着一盘盘香气四溢的菜肴穿梭其间,他们都是从灾民中招募来的,干劲十足。
李承泽没有停留,直接引着众人上了三楼的雅间。
雅间宽敞明亮,推开窗,便能俯瞰半个定江城的街景。
众人落座,李承泽亲自为众人斟茶。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林宛儿身上,笑容温和。
“宛儿,许久不见,清减了些。路上辛苦,回头我让厨子给你做些爱吃的。”
林宛儿起身行礼,微笑道。
“多谢表哥挂念,宛儿一切都好。”
李承泽又看向北奇大公主,态度恭敬却不失亲近。
“公主殿下远道而来,江北简陋,若有招待不周之处,还请见谅。”
北奇大公主看着窗外那勃勃生机,早已没了初时的紧张,她摇了摇头。
“二皇子言重了,能将一处废墟治理成如今这般模样,令人敬佩。”
李承泽的目光又转向范偌偌。
“京城第一才女的大名,我久仰了。只是一直无缘得见,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范偌偌落落大方地回了一礼。
最后,他看向正好奇打量着雅间陈设的范四哲,笑了。
“这位便是范四哲范公子吧?我可听说过,范公子在京中,可是有名的商业奇才。”
范四哲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站起来拱手。
“殿下谬赞,谬赞了。”
一番寒暄过后,酒宴正式开始。
一道道菜肴流水般呈上。
糖醋里脊,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都是些众人闻所未闻的菜式,色泽诱人,香气扑鼻。
众人动筷,入口之后,皆是眼前一亮。
味道确实新奇,酸甜香辣,层次丰富,远胜京城那些传统菜肴。
李承泽看着众人的反应,脸上满是得意。
“如何?这些菜式,都出自范大人所赠的那本菜谱。”
他夹了一筷子鱼香肉丝,放入口中,细细品味后,却又叹了口气。
那声叹息里,带着浓浓的遗憾。
“只是……”
他摇了摇头。
“终究还是差了点意思。”
“当初范大人连着菜谱,还送了我一些他监察院三处秘制的调料。”
“用那些调料做出来的菜,那才叫真正的珍馐美味。”
李承泽的脸上,浮现出回味无穷的神情。
“尤其是其中一种白色粉末,名叫‘味精’。只需一点点,便能让任何菜肴的鲜味提升数倍。”
“吃惯了加了那东西的菜,再吃现在的,总觉得……食之无味。”
他放下筷子,目光灼灼地看向范隐。
“范大人,我那点存货早就用完了。不知这‘味精’,如今可能量产了?”
范隐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慢悠悠地开口。
“三处那帮师兄,成天不睡觉,前阵子刚把量产的法子给琢磨出来了。”
“当真?!”
李承泽猛地站了起来,脸上的喜悦根本无法掩饰。
他激动地在原地踱了两步,双眼放光。
“太好了!实在是太好了!”
“此等神物,必须马上量产!不,要立刻加入内帑的行销名录里去!”
“玻璃,香皂,白糖……这些东西虽然依旧是紧销品,但内帑已经很久没有新产品了。”
“这味精要是一出,必定引得无数达官贵族追捧。”
范贤的心猛地一跳。
范隐和他早就计划好了,这味精,是将来他接手内帑后,填补长公主留下那个烂摊子的最大底牌。
现在二皇子这么一嚷嚷,岂不是要提前暴露?
他正要开口打断。
“二殿下……”
李承泽却比他更快,已经兴奋地朝着门外高声喊道。
“明清达!明先生!快进来!”
明清达?
这个名字让大皇子、北奇大公主等人都有些好奇。
他们从未听说过二皇子身边有这么一号人物。
范贤的瞳孔却骤然一缩。
他与范隐交换了一个眼神,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凝重。
这个名字,他昨夜在那本黑皮书上,见过。
江南明家,家主,明清达。
雅间的门被轻轻推开。
一个中年男人躬着身子走了进来。
他身形瘦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脚下的布鞋甚至还带着些许泥点。
面容儒雅,但眉宇间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谦卑与谨慎。
他一进门,便对着李承泽深深一揖,姿态低到了尘埃里。
“殿下,您叫我?”
李承泽大笑着上前,亲热地扶住他的手臂。
“明先生,快来,我给你介绍一下。”
他拉着那个男人,转向众人,脸上是毫不掩饰的赞赏。
“这位,便是江南明家的家主,明清达,明先生。”
“此次江北赈灾,明家功不可没!不仅第一时间捐赠了百万石粮草,明先生更是亲自赶赴灾区,与我一同调度,可谓是劳苦功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