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的兴州市,空气里已经浮动着初夏的燥热。海天一色酒店门前,一排黑色轿车缓缓停下,无声地彰显着来客的分量。
打头的车门打开,徐大志迈步而出。他身形不算高大,但步伐沉稳,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场。身后,赵宏宇等一众高管紧紧簇拥,一个个屏息凝神,脚步下意识地放慢半拍,精准地保持着既显亲近又不僭越的距离。
这一行人走进酒店旋转门,引得大堂里不少人侧目。
赵宏宇悄悄抹了把额角并不存在的汗,心里还在回味上午那场惊心动魄的谈判。他跟了徐大志时间也不短了,自认为了解这位老板——对自己人,徐大志算得上仗义,偶尔发火也是就事论事,总体像个宽厚的老板,让人如沐春风。
可今天,他是真开眼了。
永明电子厂那个老狐狸刘宝华,在兴州商界也算个人物,愣是被徐大志几句话逼得额头冒汗,嘴唇发白。徐大志也没拍桌子瞪眼,就那么慢条斯理地摆事实、讲条款,一句重话没有,可句句都像软刀子,扎在永明电子的命门上。最后签字的当口,刘宝华握笔的手都在微微发抖。
“好家伙,”赵宏宇身边的小麦电子集团市场总监俞敏压低声音,“我以前觉得老板是暖风机,今天才知道,他还能当制冷机用。”
“何止是制冷,”赵宏宇咂咂嘴,“简直是西伯利亚寒流。我要是刘宝华,这会儿估计得去吸氧了。”
他们正低声交换着眼神,就见刘宝华带着永明电子几个高层,脚步匆匆地跟了进来,一个个面色凝重,愣是没敢在门口多停留半刻,生怕落后一步,又惹得徐大志不快。
这小心翼翼的模样,看得赵宏宇心里直摇头。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啊。
中午这顿饭,本来安排的是宴请区里的王区长和国资那边的领导。并购永明电子厂毕竟是区里的大事,徐大志本想借着饭局,把各方关系再润滑一下。
可车队到了海天一色,一看停车情况,徐大志的脸色就淡了几分。
王区长的车在了,可国资那边,只来了一位姓孙的副局长。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人家对这次并购,心里还憋着股劲儿呢,不情愿全写在脸上了。
徐大志心里跟明镜似的。永明电子厂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工人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区里头疼不已。现在他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盘活资产,保住就业,本是双赢的好事。可国资那边,总觉得自家孩子再丑也是宝,被他这个“外人”并购,面子上挂不住。
“明明是自己没本事经营,倒像是我们捡了他们多大便宜。”徐大志在心里冷哼,面上却不动声色。
一行人被引到预订的包间。徐大志刚落座,目光在席间一扫,便对助理邹英招了招手。
邹英立刻俯身过来。
“媒体那边,都到了?”徐大志声音不高。
“到了,省报和市台的记者都在隔壁厅。”邹英应道。
“原先准备的那几份材料,再加点‘料’。”徐大志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重点突出我们接手后,对本地就业和产业链的带动。特别是……和某些单位拖沓作风的对比。”
邹英心领神会,点点头:“明白,我这就去办。”
她转身离开,脚步轻快。跟着徐大志久了,她最佩服的就是老板这点——你让我不痛快,我未必当场发作,但总有办法让你更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