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 > 第795章 点子一个接一个

第795章 点子一个接一个(1 / 2)

徐大志站在办公室的窗边,看着楼下街道上行人车辆在渐歇的雨丝中穿梭,心里却不像这天气般渐渐明朗,反而像是压着一块浸了水的棉絮,沉甸甸,湿漉漉的。

他接手这烂摊子——红光和永明两个电子分厂,快半个月了。外人看他,是集团公司说一不二的老板,风风光光,只有他自己知道,要不是有成功经验,一般的人就会是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劲儿不知往哪儿使。

两个厂子,设备老化,人心涣散,积压的库存都快能堆成小山了。可市场不等人啊!现在彩电是香饽饽,生产多少就能卖多少,利润厚得像刚出锅的烙饼。但徐大志心里门儿清,这样的好日子,就像这四月的春雨,下不长。再过几年,竞争一起,那光景可就没这么舒坦了。他必须赶在那之前,让这两个厂子脱胎换骨,把产能提上去,把钱赚到手。

桌上的内部电话“嗡嗡”震响,打断了他的思绪。是邹英。

“徐董,永明厂那边的每日简报送过来了。”

“念。”徐大志转过身,没坐回宽大的老板椅,只是靠在办公桌沿,目光投向窗外雨后天边透出的一缕金光。

邹英的声音清晰而平稳:“赵宏宇厂长今天到了永明分厂,第一件事就是让刘宝华书记召集了所有中层干部开会……”

永明分厂的会议室里,气氛可不像兴州的雨后空气那般清新。

新厂长赵宏宇,年纪四十多岁,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看着斯文,可一开口,那话就跟小刀子似的,嗖嗖往人心窝子上扎。他根本没绕弯子,拿起生产报表,手指点着上面效率低下、损耗惊人的数据,一句句问得在座的干部们头皮发麻,额头冒汗。

“王主任,这条线开机率只有百分之六十五,剩下百分之三十五的时间,机器是在睡大觉吗?”

“李工,配件损耗率比总厂标准高了快一倍,是机器老了,还是操作的人手生了?”

书记刘宝华坐在赵宏宇旁边,脸上像是蒙了一层灰。他在永明厂待了十几年,人情关系盘根错节,赵宏宇这般不留情面,简直就是在打他的脸。会场里鸦雀无声,只有赵宏宇清冷的声音和窗外隐约传来的机器轰鸣。几个平时跟着刘宝华比较紧的干部,眼神躲闪,心里直打鼓,这新来的厂长,看来是个不好惹的主啊!

会议在这种近乎凝固的紧张中结束。干部们如蒙大赦,纷纷起身想溜。没想到,赵宏宇又开口了:“刘书记,麻烦您,还有张工、李工、小王……你们几位技术骨干留一下。”他指了指自己带来的年轻助手,“去,搬一箱汽水过来,要橘子味的。”

车间门口的休息区,几张旧椅子围成一圈。赵宏宇撬开瓶盖,把泛着冰凉气泡的橘子汽水一瓶瓶递到留下的几个人手里。技术骨干张卫国是个老实人,刚才在会上被点了名,脸上还有些挂不住,接过汽水,没好意思喝。

赵宏宇自己灌了一大口,畅快地哈了口气,仿佛刚才那个言辞犀利的不是他。“好了,会开完了,官腔打完了。现在咱们关起门来说点实在的。”他话锋一转,直接摊开了带来的几张简易产品线改造草图,“张工,你看这条老生产线,传送带这里,加个自动感应挡板,能不能把磕碰损耗降下来?”

“李工,你提的那个预热温度和时间的问题,我琢磨了一下,是不是可以这样微调……”

他思维跳脱,点子一个接一个,有些听起来甚至有点天马行空,可细细一品,又都切中了生产环节中那些让人头疼又习以为常的弊病。他带来的年轻助手不时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而张卫国、小李这些真正钻技术的,眼神渐渐亮了。他们之前提过不少改进建议,但大多石沉大海,没想到这位新厂长不仅懂,而且比他们想得更深、更刁钻。

刘宝华坐在稍远一点的地方,小口抿着汽水,紧绷的脸色不知不觉缓和了不少。他看着赵宏宇和几个技术骨干脑袋凑在一起,在那几张破草图上写写画画,激烈地讨论,心里那点不快慢慢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取代。这老小子,上来就放大招,但肚子里确实有真材实料,或许……他真的能把这潭死水搅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