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志眼尖,瞥见报告封面上的数字,心里微微一震——比预想的要高出不少。
王生贵接过报告,随手翻了几页,眉头也皱了起来:“这个评估值......”
副局长看了看徐大志,欲言又止。
徐大志识趣地站起身:“区长,你们先聊,我出去抽根烟。”
他走出办公室,靠在走廊的窗边点了一支烟。窗外,城西区的老街在春日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可他知道,这宁静背后暗流涌动。那两个电子厂的问题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设备老化、人员冗余、债务纠纷......要不是看中了它们的地皮和现有的生产资质,他也不会接下这个烫手山芋。
“大志,进来吧。”过了一会儿,王生贵在门口叫他。
徐大志掐灭烟头,重新走进办公室。副局长已经离开了,王生贵把那份评估报告递给他:“你先看看这个。”
徐大志翻开报告,越看心里越沉。电子厂的负债比他了解的多出近一倍,而且还有一笔即将到期的银行贷款,如果不能在月底前偿还,厂子就会被银行查封。
“这事我之前也不清楚。”王生贵叹了口气,“是刚才副局长才汇报的。原来的厂长瞒报了一部分债务,现在审计才查出来。”
徐大志合上报告,沉默了片刻。他现在是骑虎难下——收购的消息已经放出去了,如果现在退出,不仅前期投入打水漂,小麦电子集团的声誉也会受损。可要是继续收购,就意味着要承担这笔意外债务。
“区长,这事我得考虑一下。”徐大志尽量保持平静,“不过五四前的计划不变,你们这边的工作照常推进,如何?”
王生贵点点头:“好,我这边抓紧。不过大志,你可想清楚了啊。”
离开区政府,徐大志没有直接回医院,而是让蒋伟把车开到了城西的那两个电子厂附近。厂区很大,围墙已经斑驳,但门口“红光电子厂”的牌子依然醒目。已是下班时间,工人们推着自行车陆续从厂门出来,三三两两地说笑着,似乎对厂子即将被收购的命运一无所知。
徐大志摇下车窗,点了支烟,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其中的风险他比谁都清楚,可机遇也同样诱人。
“徐总,回医院吗?”司机蒋伟轻声问道。
徐大志摇摇头:“去关建军的厂子看看。”
关建军的酒瓶厂在城东,规模不大,但生意一直不错。徐大志到的时候,关建军正和工人们一起搬运刚出炉的酒瓶,满手泥污。
“徐董,您怎么来了?”关建军看见他,又惊又喜,用毛巾擦了擦手迎上来,“贷款的事有消息了?”
“赵行长答应了,三百万。”徐大志笑道,“有镜湖酒业担保,他会不答应嘛。”
关建军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太好了!这下我这边没问题了!走,到我办公室喝杯茶!”
在关建军简陋的办公室里,徐大志抿着热茶,状似无意地问:“老关,你跟城西那两家电子厂熟吗?”
关建军点了支烟:“打过交道。怎么,你真要收购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