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羊、陀罗二使者,煞气内敛。
十二元辰本命星君,气息各异,勾连时光长河。
六十甲子太岁星君,执掌流年岁君,关乎一地一时之气运。
云天二十八宿,分定四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虚影隐现。
斗中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煞星云集,主征伐战斗。
更有周天列曜星君、天罡大圣、魁罡星君等河汉群真,神威如海,意念如岳。
如此众多的星神、灵官齐聚,几乎代表了紫微仙宗,或者说中天北极紫微大帝麾下明面上所有的核心力量。
他们的神念在星宫中交织,沉默中带着巨大的压力,也带着无尽的审视。
唐寰宇立于星宫中央,神色平静,仿佛刚才在幽冥界与平心娘娘化身惊天动地的一战只是寻常论道。
他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星君巨擘,并未立刻言语,而是缓缓释放出自身那融合了太阳、混沌、时空、生死奥秘的道韵。
这股道韵并不霸道,却带着一种“万道归源,我掌其序”的绝对意志,缓缓弥漫开来,与整个北极星宫的周天星斗大阵产生了深层次的共鸣。
嗡——!
星宫震动,亿万星辰同时亮起,垂落无穷星辉,仿佛在朝拜它们的君王。
这一刻,无需多言,唐寰宇用最直接的方式,向所有心存疑虑、心思各异的星君宣告了他如今的力量与地位——他已不仅仅是紫微大帝麾下的重要战将或管理者,而是真正拥有了足以与大帝并肩,甚至在某些层面更具“可能性”的无上存在。
“三教之事,诸位想必已知。”唐寰宇终于开口,声音平和,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位星君的神魂深处,“现如今洪荒之中,大战连连。此非终点,而是量劫的开端。”
天蓬元帅上前一步,他身形魁梧,面容古拙,沉声道:“道子殿下,混沌海一战,震动诸天,吾等钦佩。”
“然则,如今洪荒天界量劫已起,三教与各方势力厮杀正酣,我紫微仙宗,乃至北极天庭,身处漩涡中心,陛下至今未明确旨意,吾等……该当如何自处?”
这正是所有星君最关心的问题。
紫微大帝与昊天玉帝保持中立,看似超然,实则凶险。
量劫之下,无人能真正独善其身。
尤其是紫微仙宗内部,派系林立,早已暗流汹涌。
有亲近阐教者,有暗中勾连西方者,亦有主张拥戴紫微大帝自立门户者,更有如唐寰宇这般,与即将归来的三清天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者。
唐寰宇目光深邃,看向天蓬,又扫过其他星君:“陛下自有深意。中立,非是畏战,而是待时。然则,待时非是坐以待毙。吾等执掌周天星斗,维系洪荒星空秩序,此乃根本。任何欲乱天象、逆纲常者,无论来自何方,皆为我等之敌。”
他话语一顿,语气转厉,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即日起,北极四圣听令!”
天蓬、天猷、翊圣、佑圣四位圣真神色一凛,齐齐躬身:“在!”
“严密监控周天星轨,凡有擅动星辰、紊乱天机者,无论其背后是谁,先锁其星,拿入斗府,再行论处!必要时,可调动天罡地煞,行征伐之事!”
“遵法旨!”北极四圣声如雷霆,煞气冲霄。这道命令,赋予了他们在非常时期极大的自主权,也明确了紫微仙宗的底线——周天星斗秩序,不容挑衅。
“十一大曜星君!”
“在!”日、月、金、木等十一位星君肃然应诺。
“稳固七政四余之序,调节阴阳五行之气。量劫虽起,天地循环之根本不可乱。若有借天象散播灾劫、惑乱众生者,以尔等本命星辉,涤荡妖氛!”
“领法旨!”十一大曜星君周身光华大盛,引动冥冥中的星辰法则。
随后,唐寰宇一道道命令颁布下去,条理清晰,权责分明:
“北斗七元,南斗六司,谨守生死簿副册,星宫自有记录众生寿夭之宝,非正常命数流转,需严加核查,杜绝外道干涉轮回!”
“二十八宿,镇守四方星域,监控天庭各方动向,尤其是西方教、巫族残余势力之渗透。”
“十二元辰,六十太岁,维稳地脉人曹之气运流转,不可使下界因天界之乱而彻底崩坏。”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整军备武,随时听候调遣,应对不测!”
每一道命令,都像是一块沉重的砝码,落在众星君心头,让他们清晰地感受到,唐寰宇正在以一种强势而高效的方式,整合紫微仙宗的力量,为应对可能到来的更大风暴做准备。
他的手段,并非强行压制不同声音,而是以维护星辰秩序、稳固洪荒根基的大义名分,将所有人的力量引导至同一个方向。
许多原本心思浮动,暗中已有倾向的星君,在此刻也不得不收敛心思,认真权衡。
唐寰宇展现出的实力、魄力以及对大局的掌控力,让他们意识到,这位迅速崛起的巨擘,其意志已不容忽视。
违背他的法旨,在如今这个敏感时期,很可能意味着被排除在紫微仙宗的核心权力圈之外,甚至可能被当作扰乱秩序的典型来处理。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南斗六司内,司禄星君眉头微蹙;。二十八宿里,某些星宿神将目光游离。他们或与阐教交好,或与西方教有旧,或单纯不喜唐寰宇如此强势的作风。
但在唐寰宇携幽冥大胜之威,以及紫微大帝默许,至少未反对的背景下,无人敢在此时公然跳出来质疑。
分配已毕,唐寰宇挥袖:“各司其职,不得有误。洪荒天界之乱,根源在于道争,在于三教天尊归来之机。吾等只需稳住周天,静观其变。然,若风暴终将席卷星空,吾紫微仙宗,亦当有擎天之力,定鼎乾坤!”
“谨遵殿下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