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还请三思啊。”
这两位都是楚国人。
好在他们和宣太后芈氏有关系,算得上大秦王族姻亲,并不在驱逐之列。
但一个只有老秦人的秦国朝堂,这两个楚国人肯定也是非常难混的。
嬴政面无表情地摇头,淡淡道:
“寡人心意已决,不必多说了。”
看着昌文君、昌平君沮丧离开的背影,嬴政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在邯郸的童年。
“秦狗政!”
“秦狗政,别躲在家里,出来啊,我们打死你!”
“大家谁都不要和这个秦狗政玩!”
良久,嬴政冷哼一声。
不和寡人玩?
寡人以后也不带你们这些六国人玩!
片刻后,嬴政将目光投向不远处的几个大箩筐。
好几天前它们就已经放在这里,只不过嬴政一直没看。
迟疑片刻后,嬴政对一旁的贴身太监道:
“把这些奏折文书拿来,寡人看看。”
看了几篇,嬴政忍不住冷笑一声。
“全是无稽之谈!”
这些奏折之中,要么各种拍马屁,想让嬴政高兴之后取消逐客令。
要么严辞批评嬴政,说他这么乱搞一定会把大秦弄到亡国,对不起大秦列祖列宗。
嬴政有些烦躁地将手中的奏折丢到地上,自言自语。
“寡人是对的。”
本想直接让人把这几个箩筐的奏折全部烧掉,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
“下一篇。”
又一篇奏章送到了嬴政的面前。
《谏逐客书》。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嗯?”嬴政眉头一皱,突然感觉……有点意思。
这第一段,鲜明地提出了一个观点“秦国之所以能富强,和历代帝王重用东方来客有直接关系。”
并列举了五位帝王作为论据。
嬴政继续看去: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嬴政看到这里,眼睛再度眯起。
这一段主要说的是嬴政作为秦王的各种享受。
宝物、奢侈品、舞乐乃至美女,秦国宫廷中来自六国的东西比比皆是。
若全部禁绝六国之人、物,那秦国还有啥,还能享受啥?
嬴政继续看下去。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这一段很简短,说的是秦国放弃六国来客后,这些人必然只能投奔其他六国,将会成为秦国未来的心腹大患。
嬴政看到这里,脸色微微一变。
“这……”
他随即看向了最后一段: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嬴政猛地瞪大了眼睛,身体开始震动。
他下意识地看向了奏章的左下角,想要知道这份奏章的作者是谁!
“臣楚人秦吏李斯,叩首顿拜敬上。”
“李斯……”嬴政猛地站了起来,沉声道:
“来人,立刻去把这个李斯给寡人找回来!”
“还有,马上发布旨意,取消逐客令!”
诸多弹幕随之飘过。
“汉武帝刘彻:不得不说,李斯这《谏逐客书》还真是字字珠玑啊!”
“魏武帝曹操:第一段讲祖宗用来客,第二段讲六国风俗宝物对秦国的贡献,第三段讲六国来客被驱逐后对秦国的威胁。”
“魏武帝曹操:最后一段讲秦国逐客令后可能会亡国的未来。层层递进,有理有据,实在是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