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国祚加三(1 / 2)

【《经营西域疏》通过。】

【朝廷依方略重建玉门关、阳关,开凿坎儿井,敦煌绿洲初步恢复。】

【兀慎部大破火者,大明接管河西走廊以西地域,陕甘边防压力骤减。】

【西域棉田开辟,北方蒸汽棉纺厂获稳定原料供应,开始全面投产。】

【敦煌文书出土促成“复汉唐“共识,西北边疆国族认同强化。】

【敦煌文物出土,促成了“敦煌考据学派”出现,该学派旨于考据历史文物中的典籍,对以往的儒家学派进行考据学的批评。】

【国祚+3】

【威望+1000】

【剩余威望:7300】

系统竟然促成了一个学派。

这下子西域开发成了国策,再也不会有人轻言放弃西域了。

苏泽关闭了系统,这一次系统确实发了大力了。

通政司内,听到消息的官员,都冲过来讨要《秦妇吟》的抄本,经历官徐叔礼忙得头昏,最后让通政司内的文吏,将《秦妇吟》的全诗抄录下来,张贴在通政司的内院之中,这才算是打发了这帮官员。

徐叔礼长叹气,来到了通政司李一元的公房外。

徐叔礼听到了撕东西的声音,进门一看差点笑出声来。

原来通政使李一元折断毛笔,却将墨汁飞溅到了他的脸上,此时李一元正在用毛巾擦脸,又将墨汁整个化开。

李一元整张脸都黑了。

也亏着徐叔礼在通政司多年,算是接受了专业训练了,没有笑出来。

要不然徐叔礼怀疑自己的官场生涯就要止步于此了。

“那些官员安置好了?”

“回大人,已经安置好了。”

李一元若无其事的将撕掉的字团起来,扔进了废纸桶里,然后又将脸上的墨汁擦干,这才道:

“朝廷命令本官去敦煌,护送敦煌文简回京。”

徐叔礼强行憋住笑意。

谁能想到,一个通政使也会有出差的时候呢?

但是朝廷的命令也没错,通政使负责主管全国的馆驿交通,由李一元负责押运这批文脉重宝回京,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李一元捏着脑袋道:

“此行内阁也交给本官一个任务,巡查西行的驿站体系,特别是川陕地区的驿站,一定要好好查看一番。”

六科都察院对于京师官员的监督已经非常到位了,如今京官也不敢肆意侵占驿站体系,京师周围的驿站都能保证畅通。

但是地方上就不一定了。

山高皇帝远,地方士绅违规使用驿站,侵占国家驿路资源的事情,必然是杜绝不了的。

既然要开发西域,那必然要加强驿路传递的效率,整顿陕甘一路的驿站体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接着李一元道:

“你也要随行。”

刚刚徐叔礼还在憋笑,这会儿就笑不出来了。

他瞪着眼睛看向李一元。

李一元道:

“本官此行身负朝廷的公务,肯定很多需要和京师联络的地方,你身为经历官,自然要从中往来。”

徐叔礼几乎快要晕过去了。

李一元的意思,自己不仅仅要随行,在必要的时候还要往返于京师和李一元之间,来回传递消息。

徐叔礼张开嘴,却被李一元打断道:

“朝廷给的时间紧,给你一天时间回去安度一下,后日就出行。”

徐叔礼哭着脸离开,李一元用毛巾擦脸,恨恨的道:

“笑,本官让你笑!”

完这些,李一元也快要哭出来,谁家大九卿还要出京公干啊!还是要去陕甘那样的地方。

哦,雷阁老也去了。

可人家雷阁老的爱好就是土木啊!

李一元长叹一声,都是自己管不住手,非要写什么“今日无事”,这反而下子就给自己惹来了这么大的事情。

次日,如今的大明朝廷,运转效率异常的高。

苏泽的奏疏宣布通过之后,内阁就行动起来。

这种时候,也就体现出一支专业的官僚队伍是多么高效了。

首先行动的确是开始最反对的户部。

不得不,张居正是有格局的。

即使户部是最反对西域政策的,但是张居正不仅仅没有拖后腿,反而是第一个给出了配套的财政政策。

张居正首先上奏,请求减免陕甘的税赋。

接下来,张居正以“勘肃”的案件为由,仿效楚王旧例,请求朝廷将肃王府外迁,从兰州迁往敦煌。

再以唐代的瓜州、沙洲土地,给肃王宗室分田垦殖。

这件事朝廷争议不大,削藩,这是大明文官士大夫的共识了。

而且张居正的理由也充分啊。

当年太祖的时候,肃王府是封在张掖的。

后来大明放弃嘉峪关外的地盘,张掖就距离前线太近了,所以迁到了后方的兰州。

如今朝廷要向西域开拓,继续经营西域了,那肃王府移镇敦煌,那也是十分合理的事情。

这件事,隆庆皇帝也表面上挣扎了一下。

他和父皇嘉靖不同,他对待藩王没有历史包袱,算起来都是几代之外的亲戚了。

而且按照张居正的计划,肃王府的土地还是变多了。

张居正接着又给出了“商囤、移民、互市”三条建议。

这几套都是边疆的常用政策了,不过张居正提出要在敦煌、张掖、武威三地开征商税,还是引发了一些争议。

不过这些,都被张居正强力弹压了下去。

苏泽也感慨张居正的反应之快,敦煌、武威、张掖三城,控制河西走廊,把控住了通往西域的通道。

在这里开征商税,就等于对陕甘的出口商人征上了税。

而且按照苏泽的规划,西域的主要经济产业是棉花种植。

那日后西域棉花产业的税,也通过这三城就能征收到。

户部出手之后,紧接着就是吏部。

吏部首先宣布,陕甘以及以后西域的官员,考评上可以提升一等,在同资历下酌优提拔任用。

此外吏部还给了观政期间的新科进士待遇,如果他们主动前往河西地区和西域任职,任职五年考评中等以上的,就可以调回京师任官。

吏员、教师,在河西和西域地区任职,都给予额外的补贴,并且酌情可以越级升等,享受更好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