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李己交接了手头上的案子,给了兵科另外一位给事中张书,就在吏部文选郎张四维的带领下,前往兵部报告。
这位文选郎的态度很谦和,一路上也不停的和李己套近乎。
但是李己却觉得,这位张选郎似乎在打探自己和苏泽的关系。
“李员外郎,”张四维率先打破沉默,声音温和,仿佛闲聊家常:
“今日春光明媚,倒是个上任的好日子。说起来,此番擢升,也是实至名归啊。李兄在兵科时就以精通实务、勇于任事著称,陛下和吏部都看在眼里。”
李己微微欠身,保持着谨慎的恭敬:“张郎中谬赞了。李某只是尽本分,不敢言功。此番升迁,全赖皇恩浩荡与吏部杨尚书、张郎中等诸位堂官秉公拔擢,李某唯有兢业任事,以报万一。”
李己在六科多年,也不是初入官场的新人了,他也知道如今朝中局势复杂,自己刚刚高升,不能落下把柄。
张四维目光微闪,脚步略缓,仿佛不经意般提起:
“李兄过谦了。这朝堂上下,谁人不知李兄是‘实心任事’的典范?说来也巧,苏检正似乎也对李兄青眼有加啊。坊间都言,此番李兄能入武选司这等要害之地,苏检正可是向杨尚书力荐了的。”
他特意加重了“苏检正”和“力荐”几个字,目光看似随意地落在李己脸上,实则在捕捉着李己最细微的反应。
李己心头微震,想到了京师的一些传言。
眼前这位选郎张四维,虽然和苏泽同为高拱的门生,但是两人都在争夺高拱政治继承人的位置。
如此看来,张四维对自己如此亲近,是存着打探“苏党”消息的想法,故意向自己套话。
张四维研究了目前的局势,以苏泽在皇帝、太子和诸位阁老心中的地位,想要扳倒他几乎没有可能。
而且苏泽为官极为谨慎,而且宗族凋零,没有为非作歹的亲戚。
苏泽的妻子赵氏为人低调,但出身书香世家,端庄得体,在京师的贵妇圈子又十分吃得开。
就连从家人入手攻击苏泽,也找不到攻击的点。
既然苏泽本人,以及他的家人,都没有可以攻击的点,那只能从“苏党”入手了。
张四维和李己亲近,就是想要从李己口中,打探有关苏党的情况。
毕竟李己刚刚高升,正是得意忘形的时候。
李己心中猛地一紧,果然来了!这“苏党”二字,既是自己官场上的助力,同时也给自己套上了紧箍。
张四维毕竟和苏泽同属高拱门下,所以上来只是试探。
万一遇到和苏泽敌对的势力,那上来就是打压了。
这也是站队之后,必然会遇到的事情。
李己不动声色,露出恰到好处的困惑与一丝谦卑的茫然:
“苏检正?”李己微微蹙眉,语气带着真诚的不解与感激:
“苏检正乃朝中柱石,国之栋梁,日理万机。李某区区微末小臣,何德何能入苏检正法眼?”
“至于‘力荐’之说…李某实在惶恐,不敢妄自揣测上意。或许是李某在六科时,对兵部及总参谋部的几份文书摘要,处理得尚算勤勉,疏漏较少,偶然入了苏检正的眼?”
见到李己装傻,张四维暗道这帮“苏党”分子,都和苏泽也一样虚伪狡猾。
他身为文选郎,自然知道是苏泽派人向吏部尚书杨思忠打了招呼,李己这才能列入晋升的名单。
李己否认自己和苏泽的关系,又将功劳归于皇帝和吏部,一番话说得义正言辞。
但是李己话里话外,又透漏着对苏泽的敬意。
但是又只将对苏泽的“感激”定位在对其“明察秋毫”、“提携后进”的为官风格的敬仰上,避开了“结交私党”的说法。
张四维听着,脸上的笑容依旧温和,但眼神深处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和更深的好奇。
李己的回答太“正”了,正得像是在背书,把苏泽的举动完全解读为一种基于公务表现的、不带任何派系色彩的赏识。
这要么说明李己城府极深,要么…他真如自己所表现的那样,对所谓的“苏党”内情一无所知?
张四维否认了后一种猜测,兵部武选司员外郎,这可是多少人拼尽全力都争取不到的重要职位,含权量不亚于一省的布政使。
苏泽动用了吏部尚书的关系,难道真的是为了提携人才?
张四维不相信这样的事情,他只能认定是李己城府极深。
一丘之貉!
张四维的眼中,苏泽也是这样的人,城府极深,虚伪狡诈,偏偏装着一心为公的样子。
果然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试探不成,张四维倒是果断放弃,两人各怀心思,继续向兵部衙门走去。
等到了兵部,张四维倒是没有继续试探,而是迅速走完了流程。
兵部似乎有要务,再加上现在兵部没有侍郎坐镇,所以由李己的顶头上司,武选司郎中申时行,代表兵部接收了李己。
交接完毕后,张四维也没有和申时行这个张居正门下大弟子,过多的寒暄,以吏部事务繁忙匆忙离开。
等到张四维离开,李己这才松了一口气。
没办法,和张四维这样的聪明人打交道,实在是太累了。
接下来就是申时行了。
申时行对李己就是真的热情了。
他拉着李己说道:
“早就听闻李员外郎知兵大名,子霖更是评价李员外郎乃是知兵的实干之臣。”
听到申时行说起苏泽,李己立刻说道:
“下官也想不通,自己怎么能入苏检正的法眼,骤然被推升到兵部,实在是惶恐。”
面对申时行这个“苏党”骨干,李己就迅速亮明身份,将自己升迁归因于苏泽。
申时行消息灵通,自然也知道李己升迁的缘由。
既然是子霖兄推荐的,那自然也算是“自己人”,所以见面就亲热了不少。
申时行作为领导,刚准备带着李己去各司转一转,认个熟脸,就听到了小吏来报,兵部尚书王崇古召集员外郎以上的堂官去节堂开会。
申时行笑道:
“这些倒是省事了,李员外郎我们直接去节堂吧。”
李己也没想到,自己刚刚到兵部,就遇上了大会。
是发生了什么紧急军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