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重工向高原政府索要3500亿天价赔偿金的消息并非秘密。
吕诚自然也知晓了。
对于【方舟】这样一个承载着人类最后希望的世纪工程而言,修复被损毁的核心区,投入巨资是必然的。
单看数字。
3500亿似乎并非不可接受。
但关键在于。
必须考虑当下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这十八年来。
凭借着他暗中提供的多项关键技术。
高原政府已成为全球唯一有能力建造并推进方舟计划的政治实体,形成了绝对的技术垄断和不可替代性。
再加上陈霄博士主导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已经彻底击碎了旧时代锚定在石油能源之上的布雷顿森林美元体系。
一种以人民币为核心。
以可控核聚变这种清洁能源为隐性锚定物的新货币体系已然成型。
而【方舟】作为人类最后的诺亚方舟。
其席位代表着生存的希望。
全球残存的势力、富豪、精英,对方舟席位的极度渴望,转化为了对人民币近乎恐慌性的海量需求。
外资想尽一切办法涌入高原。
试图兑换人民币,或直接参与方舟相关产业链,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方舟经济。
多重因素叠加下。
十八年后的今天,人民币的币值与购买力,相比暴雨末世前,已飙升了近五倍。
因此。
天和重工索要的这3500亿。
其实际价值,几乎等同于末世前的亿!
这是一个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的天文数字,将近旧时代雅鲁藏布江下游超大型水电工程总投资的1.5倍!
吕诚的眉头微微蹙起。
在廉价能源和高度自动化建设技术已然普及的今天。
仅仅是修复被核爆污染和冲击波损毁的部分区域,真的需要耗费如此巨量的资金吗?
天和重工这已不是简单的索赔。
分明是借着这个千载难逢的契机,在狮子大开口。
那么高原政府,或者说太一他们,真的能拿出这笔钱吗?
吕诚调取了更宏观的经济数据。
末世十八年。
高原政府为了维持数千万涌入高原的难民的基本民生,建设新拉萨等大型聚居点,投入了海量资源。
财政支出一直是天文数字。
然而在税收方面。
面对凋敝的全球经济和生产体系。
即便拥有技术优势。
其财政收入相比末世前,也并未出现同比例的爆炸式增长,仅仅是依靠能源出口和部分技术垄断维持着体面。
国库,绝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充盈。
吕诚的目光穿透光屏。
他想到了未来浮岛上那民族多元化的景象。
难道......
正是为了支付这笔巨额费用,高原政府才在后续被迫放松了移民和外籍人员登上方舟的口子,以换取外部资源或直接的资金?
这3500亿,恐怕只是一个谈判的起点。
最终的赔偿金额。
必然需要高原政府与天和重工进行一轮又一轮艰苦的拉锯和协商。
这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牵扯到技术、资源、未来方舟的主导权,甚至更深层的政治格局。
吕诚收敛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