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黄河起洪波(1 / 2)

徐州知州府的后花园里,几株老梅斜倚在假山旁,枝干虬曲如龙。梅树下摆着一张青石案几,上面放着几碟时令小菜,两坛未开封的美酒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微风拂过,带来远处泗水河畔的湿润气息。

王星望着眼前这位三百多年未见的故人,不禁有些恍惚。苏轼依然一袭青衫,腰间松松垮垮地系着一条玉带,鬓角虽有几丝银白,却更添几分仙风道骨。那双眼睛依旧明亮如星,仿佛能看透世间万物。

\"上次看小友修为道行一目了然,现在看去一片混混沌沌,已经看不真切了!\"苏轼朗声笑道,声音浑厚有力,震得梅枝上的花瓣簌簌落下。

王星下意识挠了挠头,这个习惯性的动作让苏轼眼中闪过一丝怀念。\"之前在大汉战场跟阿修罗一族战了几场,后来偷摸去了天外混沌,机缘下挖到了一片混沌原石矿脉,将道体、道域全给升级了一遍,嘿嘿!\"

\"混元道体?混沌原石!\"苏轼眼睛一亮,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石案,\"相得益彰,难怪你小子进步神速!老头子我已经赶不上了!\"

\"你老可别打趣小子我了,\"王星摇头苦笑,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我自个知道自己事,看似突飞猛进,然沉淀太少,积累也不够,还需慢慢打磨仔细悟道呢!\"

紫府中,落宝金钱微微颤动,传出一道意念:\"这小子倒是清醒。\"王星嘴角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没有回应。

苏轼闻言正色,捋着胡须点头道:\"小友说的没错,修行既要勇猛精进也要仔细打磨!\"说着忽然展颜一笑,拍了拍手,\"你我难得一见,不说其他,我备点酒席,咱们边饮边聊!\"

\"晚辈恭敬不如从命!\"王星眼睛一亮,袖袍一挥,桌上顿时出现几十坛美酒,坛身或青或白,有的还带着泥土气息,显然刚从地下取出。\"晚辈沿途收集一些美酒,分与太白前辈一些,我自己留了几坛,正好拿来尝尝。\"

\"那感情好!有好酒岂能错过?拿来拿来!\"苏轼急不可耐地抓起一坛通体晶莹如白玉的酒坛,掀开泥封的刹那,一股清冽如冰泉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他眼睛瞪得滚圆:\"这、这是天宫的玉宇琼浆?\"

王星含笑点头:\"前些日子路过南天门,顺手...咳,交换了几坛。\"

苏轼哪还顾得上追问,抱起酒坛仰头就是三大口,喉结上下滚动,酒液顺着胡须滴落在衣襟上也浑然不觉。半晌才长舒一口气,一脸迷醉地叹道:\"好酒!当真不负'琼浆'之名!\"

王星看得哑然失笑。他体内混沌一片,所饮美酒一入体内便如泥牛入海,但他也不在意,陪着苏轼开怀畅饮起来。酒过三巡,苏轼忽然问道:\"小友这三百年都去了何处?上次骊山一别,再没听到你的消息。\"

王星放下酒盏,目光投向远处泗水上泛舟的渔夫,缓缓道:\"先是在大汉边境与阿修罗族周旋,后来去了天外混沌...\"他将这些年的经历娓娓道来,当说到因坚持骊山弟子身份而被老君收为记名弟子时,苏轼手中的酒盏\"啪\"地落在石案上。

\"这...\"苏轼神色复杂,既有赞赏又有惋惜,\"老君记名弟子虽好,但以你的资质...\"

王星明白他的意思,笑道:\"老君待我不输于亲传,传我《道德经》真解,又赐下先天阴阳二气助我完善道域。\"

苏轼闻言眉头舒展,举起酒坛:\"那倒是要恭喜小友了!来,满饮此坛!\"

接下来的几日,二人或泛舟泗水,或登高望远,饮酒论道不亦乐乎。苏轼洒脱不羁,王星天马行空,虽然所行道途不同,但一番交流下来,二人均是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