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 第418章 西德的钢铁工业间谍

第418章 西德的钢铁工业间谍(1 / 2)

车子停下,从里面走出两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子。

其中一个手里还拿着公文包,看起来像是领导模样。

“完了完了。”厂长小声嘀咕,“这下真的麻烦了。”厂长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工作服。

“快!”他压低声音,“都回到岗位上去!”

沈良却没有慌乱,而是仔细观察着那两个从车上下来的人。其中年长的那位约莫五十岁,头发花白,戴着一副金丝眼镜,举止间透着书生气。另一个稍微年轻些,拿着笔记本,像是秘书。

“等等。”沈良轻声说道,“我觉得他们不像是来检查的。”

厂长愣了愣:“什么意思?”

“你看那个戴眼镜的,走路的姿态不像机关干部。”沈良分析道,“倒更像是搞技术的。”

话音刚落,那两人已经走近了。戴眼镜的中年人环顾四周,目光最终停留在炼钢炉旁。

“请问,哪位是沈技术员?”他开口问道。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对方直奔主题。

沈良心中一动,主动走上前去:“我是沈良。请问您是?”

“哦!终于见到本人了。”中年人脸上露出笑容,“我是冶金工业部技术司的马司长,这位是我的助理小刘。”

厂长听到“冶金工业部”几个字,腿都有些发软。

这可是部级单位啊!

马司长却没有架子,反而主动伸出手:“沈技术员,久仰大名。”

沈良心中疑惑,但还是礼貌地握了握手:“马司长客气了。不知道您来我们厂有什么指示?”

“指示不敢当。”马司长摆摆手,“我们是专程来学习的。”

“学习?”沈良更加困惑了。

马司长点点头:“你们厂改造炼钢炉的技术方案,已经在整个冶金系统传开了。产量提升32%,质量指标也有显着改善。这个数据可不得了啊!”

沈良这才明白过来。

看来是上次李工程师汇报工作时,把改造方案也一并上报了。没想到竟然惊动了部里的人。

“马司长言重了。”沈良谦虚道,“只是一些小改进而已。”

“小改进?”马司长眼睛一亮,“沈技术员,你可不能谦虚。我看过技术报告,你的燃烧曲线优化方案非常精妙。能够在不增加设备投入的前提下,大幅提升效率,这可是我们整个行业都在追求的目标。”

旁边的厂长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虽然知道沈良有本事,但没想到连部里的司长都专门跑来取经。

“马司长,您太抬举我了。”沈良心中暗想,这个时代的技术交流确实比较频繁,“其实原理很简单,主要是通过调整喷嘴角度和燃料配比...”

“等等!”马司长连忙摆手,“这么重要的技术细节,咱们得找个合适的地方详细交流。”

厂长立马反应过来:“对对对!马司长,您看是在我办公室,还是...”

“就在车间吧。”马司长说道,“我想实地看看设备运行情况。”

沈良带着他们来到一号炉前。

此时正值中班作业,炉火正旺。橘红色的火焰从观察孔中跳跃而出,整个车间都弥漫着钢铁冶炼特有的气味。

马司长仔细观察着炉体结构,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什么。

“沈技术员,这个燃烧器的改造真是巧妙。”他指着炉壁上的几个喷嘴说道,“通过改变喷射角度,让火焰更好地包覆钢料。热效率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沈良点点头:“关键是要控制燃烧速度,让热量分布更均匀。”

“对对对!”马司长兴奋地说,“我们部里正在推广高效炼钢技术。你这套方案如果能够推广到全国,效益将是相当可观的。”

厂长在旁边听得心花怒放。

如果技术方案真的被部里推广,那对他们厂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事。不仅有技术转让费,更重要的是声誉和地位的提升。

“马司长,您觉得这套方案的推广前景如何?”厂长忍不住问道。

马司长沉吟片刻:“技术层面没有问题,关键是要看适应性。不同的炉型和工艺条件,参数可能需要调整。”

沈良接过话茬:“这个确实需要因地制宜。我建议可以先在几个试点厂进行验证,摸索出标准化的调试流程。”

“想法很好。”马司长赞许地点点头,“沈技术员,你有没有兴趣到部里工作?我们技术司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此话一出,整个车间都安静下来。

厂长的脸色瞬间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为沈良高兴,能被部里看中是多大的荣耀;另一方面又舍不得,好不容易来了个技术能手,难道又要走了?

沈良心中也是一阵波动。

到部里工作意味着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资源,但同时也意味着要离开这个熟悉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他的很多计划还没有实施。

“马司长,我很荣幸能得到您的认可。”沈良谨慎地说道,“不过我现在手头还有些项目没有完成...”

“什么项目?”马司长好奇地问。

沈良看了看厂长,后者立即点头示意。

“连铸机。”沈良简单地说了两个字。

马司长眼中闪过震惊的光芒:“连铸机?你们厂在搞连铸技术?”

“是的。”厂长抢着回答,“沈技术员设计的连铸机样机已经基本完成,正准备进行试验。”

马司长的呼吸都急促起来。

连铸技术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炼钢工艺之一!国外对这项技术严格保密,国内只有少数几个大型钢厂在搞研发,而且进展缓慢。

一个县级小厂竟然在搞连铸?这简直不可思议!

“沈技术员,你说的连铸机...是什么规格的?”马司长声音都有些颤抖。

沈良心中暗笑。

看来这位马司长对连铸技术还是很了解的,知道其中的技术难度和战略意义。

“目前是小型试验机,主要用于验证工艺流程。”沈良回答道,“如果试验成功,我们计划开发中型生产设备。”

马司长深深地看了沈良一眼。

这个年轻人给他的惊喜实在太多了。先是炼钢炉改造,现在又是连铸机。如果真的能够成功,那对整个中国钢铁工业的意义将是革命性的。

“沈技术员,我能看看你们的连铸机吗?”马司长的语气中带着恳求。

沈良点点头:“当然可以。不过还只是样机,比较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