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沈良刚到技术科报到,就发现气氛有些微妙。
几个老技术员围在一起小声议论着什么,看到他进来立刻停下话头。
“沈良来了?”科长刘建国抬头看了他一眼,语气不冷不热,“先到那边熟悉一下图纸。”
沈良点头应下,走向角落的资料柜。
路过那群老技术员时,他听到了断断续续的话语:“才来几天就想指点江山...”
“年轻人不知道天高地厚...”
“等碰了钉子就老实了...”
沈良面不改色,心中却冷笑一声。
这些人的小心思他前世见得太多了。无非是担心新人抢了风头,断了自己的升迁路。
“小沈,过来看看这个。”
刘建国招手示意。
沈良走过去,发现桌上摊着一套设备图纸。
“这是厂里准备引进的德国挖掘机技术资料。”刘建国指着图纸,“你昨天不是说要自主研发吗?先研究研究人家的东西。”
话音里带着明显的嘲讽。
沈良仔细端详着图纸。
液压系统、传动机构、控制回路...这些技术在前世他早就烂熟于心了。
但1980年的中国确实还处在起步阶段。
“这套系统的液压泵功率输出有问题。”沈良皱眉指着其中一处,“在高温环境下会出现压力波动。”
刘建国愣了一下。
旁边几个技术员也凑了过来。
“你怎么知道?”有人质疑道,“这可是德国人的成熟技术。”
“成熟不代表完美。”沈良淡淡道,“而且他们的设计标准是欧洲工况,和我们国内的使用环境不完全匹配。”
“具体哪里不匹配?”刘建国追问。
沈良指着液压油路图:“你看这个冷却回路的设计,完全是按照德国的气候条件来的。但我们国内很多矿区夏季温度能达到40多度,这套冷却系统根本不够用。”
众人面面相觑。
这个分析确实有道理。
“还有这个密封结构。”沈良继续说道,“德国的空气湿度相对稳定,但我们西北地区风沙大,密封件磨损会很严重。”
刘建国的表情开始凝重起来。
眼前这个年轻人对技术细节的把握程度,远超他的想象。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改?”
“增强型冷却系统,加大散热面积。”沈良不假思索,“密封结构要重新设计,选用耐磨材料。另外液压泵的控制逻辑也要调整。”
他说得头头是道,仿佛已经在脑海中完成了整套改进方案。
周围的技术员们交换着复杂的眼神。
这家伙...真的只是个普通车间出身的技术员吗?
“你这些想法从哪来的?”有人直接问道。
沈良心中一紧。
确实说得太多了。
“都是从实际生产中总结的。”他镇定地回答,“在车间待久了,对设备的毛病比较敏感。”
这个解释勉强说得通。
毕竟很多一线工人确实对设备故障有敏锐的直觉。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李总工走了进来。
“小沈,跟我走一趟。”
他的表情严肃,看不出任何情绪。
沈良心中暗自警惕。
这个节骨眼上单独找他,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两人走出技术科,一路来到办公楼顶层。
沈良从未到过这里。
走廊里铺着厚实的地毯,墙上挂着各种奖状和锦旗。
李总工在一扇办公室门前停下。
门牌上写着:“厂长办公室”。
沈良心头一跳。
直接见厂长?这事情的级别比他想象的要高。
“进去吧。”李总工推门而入。
办公室里坐着两个人。
一个是厂长马建设,五十多岁,国字脸,威严十足。
另一个是陌生面孔,四十岁左右,中山装笔挺,眼神锐利。
“小沈来了。”马厂长站起身,“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省里来的王处长。”
省里的处长?
沈良心中掀起巨浪。
前世的记忆开始复苏。
1980年正是国家启动重大装备攻关项目的关键节点。
各地都在物色合适的技术人才。
难道...他已经被盯上了?
“听说小沈同志对重型机械很有见解?”王处长打量着他,语气平和但透着审视。
“谈不上见解,只是有些粗浅的想法。”沈良谦虚地回答。
“昨天李总工转述了你的一些观点。”王处长微微点头,“关于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的平衡,说得很有道理。”
沈良心中警觉更甚。
这个王处长显然来头不小。
而且从他的话里可以听出,昨天的那场“偶遇”根本不是偶然。
李总工早就把他的表现汇报上去了。
“小沈,实话跟你说。”马厂长开口道,“省里正在筹备一个重大项目,需要优秀的技术人才。你有没有兴趣参与?”
来了!
沈良强压心中的激动。
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
前世他就是通过类似的渠道进入国家重大装备办的。
但这一世,他要走得更快更稳。
“能否详细了解一下项目内容?”沈良试探性地问。
王处长和马厂长交换了一个眼神。
“项目涉及机密,具体内容暂时不便透露。”王处长缓缓道,“但可以告诉你,这关系到国家未来十年的工业发展。”
沈良心脏加速跳动。
十年规划...那应该就是针对西方技术封锁的重大装备攻关计划了。
这个项目在前世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工业格局。
而现在,他有机会从一开始就深度参与其中。
“我愿意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沈良坚定地说。
“很好。”王处长满意地点头,“不过在正式确定之前,还需要进行一些测试。”
“什么测试?”
“专业能力测试。”李总工接话道,“明天会有专家组来厂里,对你进行全面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