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投资固体奶茶厂(2 / 2)

光是这份名头,就能够吓退不少的人。

这一方面林一峰也是参考了一下原本的胖东来。

如果能够成功施行,那必然要在国内中央那边狠狠上一波大分。

至于残疾人这方面,林一峰准备将奶茶加工厂改造成成熟的流水线,将各个项目细细划分,对于这群人而言也不是什么有压力的工作。

这方面林一峰则是参考了国货良心的白象。

光是这两个buff加满,奶茶厂根本不担心会失败,甚至还能够受到更多省内与市里的支持。

对于林一峰,对于吴康跟李承铉两人,这个选择都是利大于弊。

再加上本身厂子那边的买地跟其他业务剩下的经费,让李承铉跟吴康用来给厂内员工增加社会福利。

这样还能够牢牢拴住来这边厂子内打工人的心。

民心、口碑、质量、市场。

林一峰他准备全部都要。

当然在李承铉跟吴康他们这边。

两人听到林一峰的种种计划,早就笑得不知道有多开心了。

“谢谢林老板!”

“谢谢啊!林老板!如果不是你,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办。”

李承铉跟吴康两人起码起身紧紧攥住林一峰的手。

见两人热情的模样,林一峰哭笑不得。

这事儿才刚刚敲定,就给他们两人高兴的。

不过林一峰也能够理解。

三百人基础的厂子,可不是什么小数目,而且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林一峰估摸着如果厂子建立成功,最少也能到五百人往上。

其中除了一部分要分给特殊人群之外,这一波共城至少能创造接近四百人的工作岗位。

李承铉跟吴康作为体系里的人,当然明白林一峰这一波建厂的野心有多大。

就算林一峰还没有交代详细的计划,两人也已经下定了决定,要对林一峰这个建厂计划全程负责,绝对不能出现任何一点纰漏。

在当晚林一峰也是跟两人说准备着计划。

吴康跟李承铉为了让林一峰能够安心,也是专门将许青衣借了过来,让他跟两人一起下乡考察,就为了给林一峰一个满意的答复。

隔天一大早,许青衣就开车赶往了共城。

吴康跟李承铉那可谓是一刻都不带停的,决定将这个计划越早坐实越好。

在连续跑了一整天过后,许青衣晚上来到了东来的办公室。

林一峰还在跟东来讨论最近胖东来业绩的时候,许青衣一进门就直奔饮水机。

在咕嘟咕嘟硬灌两大杯水以后,他瘫软在沙发上,长出了一口气。

“累死我了。”

东来看着许青衣累到直翻白眼的模样,也是笑着调侃道。

“怎么?”

“下趟乡能跑成这副模样?”

“你这年纪轻轻的也不太行了啊!”

许青衣看着东来,苦笑着抱怨。

“东哥,你就别挖苦我了!”

“实在不行,你去!”

“这俩人指定是属兔子的,太特么能跑了!”

随后许青衣就解释了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

早上本来许青衣是准备去政府大院找两人,坐下好好商讨一下再出发。

哪知道刚刚开车到门口,这两人已经带着员工整装待发,那可谓是一刻都没有停留,早上八点钟,带着许青衣直奔向了乡下。

目的地就是当初鬼子看好的那些农业用地。

这一趟走下来,许青衣早就忘记了他们一天走访了多少家人,只有脚底磨出的水泡,能证明他今天走了多少的路。

东来听后也是哭笑不得。

“那没办法。”

“你要跟他们比走路,我估摸你还得再练两年。”

“咱们中州省这点县长,哪个不是从基层一步步走过来的。”

林一峰赞同地点了点头。

东来这话确实没错,中州省作为农业大省,这边最不缺的就是各个地方实干的官员。

像是吴康跟李承铉这种本身就没有背景的县长,基本是一步步从村长干起,直到后面慢慢爬到了县长的位置。

无论是上山下田,基本没有这群人不会干的,是真的靠着走,一步步走过来的。

像是许青衣这种小年轻,在干农活跑村庄这方面,说实话真没有吴康跟李承铉这么熟练。

“对了,峰哥。”

“地这事儿基本是确定了。”

“我估摸,八九不离十,很快就能搞定。”

许青衣从沙发上坐了起来,认真地跟林一峰汇报了起来。

而李承铉跟吴康说服这群村民的条件很简单。

那就是提供一个林一峰厂内的职位,地多的人给两个,其次未来还会给他们安排县里面的楼房。

这方面的保证,也是让不少人都动心了。

但毕竟这短短的几个月,从鬼子投资,再换到王洪成,不少村民对于他俩的信任已经被消耗殆尽。

面对这个问题,李承铉跟吴康两人也是很有办法。

那就是直接给他们讲明,在厂子建立起来以后,会给他们一定的社会保障。

在这个年代,这可是一大杀招。

要想这种稳定的工资跟保障,那都是铁饭碗,都是他们这群农民接触不到的。

不少人家里多么盼望孩子出个学习好的,早点考上中专去包分配,有着稳定的收入跟工作。

在听到厂子能给出铁饭碗的待遇,基本没有几个村民不会同意的。

这一手杀招打出来。

几乎一半的村民都选择了同意,剩余一半被占地的村民则是还在考虑之中,接下来就需要吴康跟李承铉再多跑几趟。

林一峰听到许青衣的解释,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看来这俩人是真下了血本了。”

“未来几年内,共城的生活可不好过咯。”

东来也是无奈地耸耸肩膀。

一般来说,政府占地都会给一定的补助,大多数都是直接给钱,只有极少部分搞房地产的会用房子加少部分现金进行置换。

像是吴康跟李承铉开出的条件,简直不要太过于超标。

本身建房这方面就不在林一峰考虑范围,林一峰更希望吴康跟李承铉用钱解决。

这一波俩人给村民的承诺,也相当于提前透支了共城未来几年的额度,用来拉拢林一峰在共城建厂的决心。

稳定的工作,再加上提供的社会保障,还有一套政府提供的楼房。

换谁来能不答应这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