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定角(1 / 2)

得!

得!

得!

沈良的手指轻轻叩着桌面,他不话,对面坐着的陶坤丝毫没有不耐烦的情绪。

“消息准确吗?”

良久,沈良停止了敲击。

“八九不离十。”

陶坤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回道。

“那就调档吧,《泰囧》调到24号。”

《泰囧》原定的上映日期是25号,那一天恰好是周六,现在往前提档一天,移到了周五。

其实并没有多大区别。

但。

就在22号,华艺出品的《非诚勿扰2》就要上映了。

间隔三天变成了两天,实质还是同期上映,不过,沈良这么做不是无用功。

突然提档,那是态度问题。

实话,华艺参与了‘黑水军’事件,他一点也不意外。

都是圈内混的,市场就那么大,跟在深光屁股后面,华艺肯定心里不服气。

易地而处,沈良要是他们那个位置,他多半也会不服气。

一个三十出头的崽子压在他们头上,老子成名的时候,崽子还没毕业呢。

虽然能理解,但不代表他能接受。

“还有,元旦前后的热搜,深光包了,具体怎么分,你回去跟制片部、经纪部商量。”

“好。”

陶坤连忙记下。

“待会我就跟他们开个会。”

为什么是元旦?

因为那会有一部电影上映。

华艺、映湟、博纳三方联合出品的电影——《少林寺》。

既然摸到了华艺的尾巴,沈良觉得映湟多半也参与其中,就是博纳那边,他不太确定。

应该不会吧?

沈良自问他跟于东没什么矛盾,即使现在的走动变少,关系疏远了几分,但早期大家合作还是很愉快的。

而且。

他们还是校友。

不至于。

对于东和华艺、港圈走得近这回事,沈良也能理解。

无非是抱团。

“唔,就先这样吧。”

沈良摆了摆手。

“你先去忙吧。”

“好。”

离开老板的办公室,陶坤立刻叫人开会。

虽然沈良看起来不是特别生气,也不是特别在乎,但人家是老板,他不行。

塔喵的!

天天在那搅弄风云。

回头就把华艺旗下的艺人都给内部禁了,谁来都没用。

不过。

这一招伤不到华艺,毕竟,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出走,华艺那边已经‘战略性’放弃了艺人经纪业务。

现在华艺不是不签约艺人,只是不会像从前那样去争。

有几个撑门面的知名艺人,再签一批卡拉米,长期放养,偶尔给点资源。

华艺兄弟的重心是多元化。

早在05年左右,华艺兄弟就开始涉足其他行业,华艺兄弟旗下的华艺音乐,最早就是跟华友世纪合作。

后者是以彩铃业务起家,彩铃活跃的那两年,很是风光。

都跑到老美上市了,能不风光?

但。

风水轮流转,华友世纪05年战略投资了华艺音乐,雨泉、黄铮、李慧珍、杨昆等人,都是华艺旗下的歌手。

这两年,超女、快男,要么留在天娱,要么去了华艺音乐。

就在几个月前,华艺兄弟收购了华友世纪持有的51%的华艺音乐股权。

华艺音乐变成了华艺兄弟的全资子公司。

音乐只是华艺兄弟多元化的其中一项,他们也没忘记起家的业务——广告。

上市之前,华艺就引入了战略投资人分众传媒。

也就是首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华夏广告传媒股,双方在广告行业也有合作。

再有。

第三块也是最大的一块。

实体产业投资。

院线+影视城,双头并进。

显然。

他们抄的是深光的作业。

然鹅,如果只是照抄就能提高成绩,这个世界上就不会多出那么多的差生。

在国内影视圈,华艺算不上优等生。

抄都没有抄明白。

另一边。

陶坤刚走,深光影视分管营销的副总裁张文博就走进了办公室。

张文博也是深光的老人了。

深光旗下大多数影片的营销工作,都有他的身影。

“老板。”

“嗯,文博,你坐。”

沈良指了指茶台对面的座位,或许是跟60后打交道打得多了,他现在也越来越喜欢喝茶了。

“怎么样,蜜月玩得开心吗?”

等他座后,沈良并没有提起工作,而是聊起了私事。

张文博今年结了婚。

他的结婚对象,沈良第一次知道时都很意外。

谁?

中戏99级音乐剧班的隋珺波,《人世间》里饰演大嫂郝冬梅的那位演员。

沈良隐约记得,当年好像跟她还在学校里见过面。

张文博虽然在外界名声不显,但在圈内,那绝对不是无名之辈。

跟他结了婚,基本等于踏上了快车道。

不过。

张文博好像不准备继续让妻子从业,也不是完全退圈,是那种半退圈的形式。

有好戏份,并且合适的话,可以接一接。

没有合适的角色,那就在家呆着。

他又不缺钱,也不缺关系。

至于,隋珺波的命运被改变了,那不是很正常。

眼下的娱乐圈跟沈良上辈子的那个娱乐圈,已然是两片天地。

大势当然没有太大的变化,在大势之下,变得就多了。

聊了一会闲话,张文博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老板,关于《失恋33天》的营销案,我们还是按照之前的思路,不走浮夸的套路。”

“还是走偏‘文艺’范的路线。”

“嗯。”

沈良微微点头,电影营销和其他营销没什么本质的区别。

核心只有四个字。

抓大放。

抓住自己的核心受众,在抓牢核心受众的同时,尽可能的扩大其他阶层的观众。

《失恋33天》的核心观众是20-35岁的都市白领女性。

偏资,偏文艺一点。

像这种群体,在大城市里是一抓一大把。

紧接着。

张文博继续讲述电影的营销案。

套路都很常规化,线上造势,线下重点投放,以点带面,跟其他不太一样的大概有一点。

要跟阿狸的双十一进行联动。

去年,阿狸举办了第一届双十一促销活动,本来只是试水性质的活动,谁曾想,效果远超预期。

然后。

今年阿狸准备重点投放。

跟《失恋33天》的跨界营销只是计划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