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朔方北城外,一片肃杀之气弥漫。默啜身先士卒,亲自率领着五千名附离狼卫和八千名附卓鹰卫,如钢铁洪流一般列阵于朔方北城之下,严阵以待。
突厥大军的前方,熊熊燃烧着三堆篝火,火光冲天,照亮了这片寒冷的夜空。这三堆篝火并非随意点燃,而是默啜特意命人燃起的信号。在此前薛茂彦身处突厥大营时,默啜便已告知他这个信号的意义。
按照双方的约定,只要看到这三堆篝火燃起,北城的守将赵郡公李育就会毫不犹豫地打开城门,协助范阳卢氏的人将城内的粮草运送出来。而默啜所率领的这一万多精锐虎师,自然也不仅仅是为了那区区一些粮草。他真正的目标,是这座坚固的朔方城。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篝火已经熊熊燃烧了好一会儿,可城头上却依旧毫无动静。这异常的平静,让默啜心中不禁生出一丝疑虑。难道那个出现在汗帐的卢六,并非是范阳卢氏派去的人?这个疑问在他脑海中盘旋不去,让他开始重新审视整个计划。
篝火的火势逐渐变得微弱,仿佛是在预示着默啜心中的不安和焦虑。然而,城头上却依然毫无动静,这让默啜的心情愈发沉重。
他不禁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上了汉人的当,一个堂堂的突厥大汗,竟然被大周的汉人,而且还是一个不知名的人给欺骗了!这种屈辱感对于默啜来说简直是无法忍受的。
怒火在他心中燃烧,如同被点燃的干柴一般,越烧越旺。默啜的脸色变得铁青,他周身散发出一种让人不敢轻易靠近的威严戾气。在这一刻,即便是他身边的亲信将领,也都不敢上前去触怒他,纷纷远远地躲避开来,生怕自己会成为默啜发泄怒火的对象。
就在默啜心中犹豫不决,不知道是否应该下令发起强攻的时候,突然,他身边的一个汉人书生打扮的人发出了一声惊呼:“大汗,快看!有人从城头下来了!”
这个书生似乎并不惧怕默啜的盛怒,在如此紧张的气氛下,他依然能够保持镇定,并敏锐地观察到城头的变化。而在默啜的怒火之中,还能安然无恙地呆在他身边的,恐怕也只有这个大周汉人模样的书生了。
若是厉延贞在此,目睹这个在默啜面前手摇麈尾、一副高人之态自居的家伙,定然会怒不可遏,径直上前啐他一脸。毕竟,无论在哪个时代,这种卑躬屈膝、卖国求荣的汉奸走狗都是令人不齿的存在。
更让人愤恨的是,这种毫无廉耻之心的东西,往往多是读书人。这恰好印证了那句“仗义多是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
而此刻站在默啜面前的这个人,名叫朱葱,本是武威郡一个不入品的教谕。去年突厥左蠡王袭扰武威时,不幸将他抓获,并将其带回部落为奴。
朱葱为了摆脱奴隶的悲惨命运,不惜主动向左蠡王献计献策。在他的谋划下,左蠡王多次成功攻下大周边堡。正因如此,朱葱不仅成功摆脱了奴隶的身份,还赢得了左蠡王的信任。
后来,默啜得知了朱葱的存在,对他的才智颇为赞赏。于是,默啜用五十匹珍贵的贺兰马,从左蠡王那里将朱葱换了过来。
自此,朱葱便成为了默啜身边的狗头军师,备受重用。默啜甚至还赐予他“中行説”的名号,沿用汉朝时期那个曾经投靠匈奴的中行説的名字。
朱葱这个人简直就是毫无廉耻可言!他在得到了默啜的赏识之后,竟然完全背弃了自己的祖宗,一门心思地想要帮助突厥攻打大周的疆土。这次突厥趁机进犯大周,背后的始作俑者就是他,他为默啜出谋划策,可谓是费尽心机。
不仅如此,他还从右蠡王那里得到了范阳卢氏的帮助,这一切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深知大周朝中士族门阀对女皇心怀不满,于是便趁机利用这一点,策划了一系列的阴谋。他先是建议突厥拿下朔方城,以此来威慑大周朝廷,这一主意完全就是朱葱想出来的。
毕竟朱葱身为大周的读书士人,对于士族门阀的情况自然是有所了解的。所以,当假扮成范阳卢氏卢六的薛茂彦在突厥汗帐中的表现引起默啜的一点怀疑时,朱葱却自以为是地肯定了薛茂彦的身份,这才让默啜完全相信了他。
然而,就在此刻,朱葱突然发出一声惊呼,这让正处于盛怒之中的默啜不由得一愣。他顺着朱葱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两个鬼魅般的身影,正从城头角楼的隐蔽之处,被人用绳索吊篮缓缓地放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