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796章 月下密谈,一问诛心

第796章 月下密谈,一问诛心(2 / 2)

“替我看看……如今在他心中,是昔日隆中之志更重,还是皇叔知遇之恩更深?”

这个问题,像一道无解的符咒,死死地烙印在他的脑海里。

它不是军国大事,却比任何军国大事都更沉重。

它不涉一兵一卒,却比千军万马的对决都更凶险。

因为它拷问的,是人心。

是那个他曾以为自己最了解的人的……心。

灯火“哔剥”一声轻响,拉回了徐庶飘飞的思绪。

他缓缓闭上眼睛,冰冷的剑身被他握在掌心,那股寒意,却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温暖过去的门。

……

意识变得模糊,周遭的静谧被风声与松涛取代。

他仿佛又回到了许多年前,回到了荆州鹿门山。

那时的天,总是格外的蓝,山间的云,总是触手可及。

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友人,常于山巅的草庐之中,煮酒论道,指点江山。

“元直,你看这天下,乱世纷争,群雄并起,究竟谁可为明主?”

说话的人,声音懒洋洋的,带着几分玩世不恭的嘲弄。

他斜躺在一块青石上,衣衫不整,相貌奇特,正是人称“凤雏”的庞统庞士元。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酒葫芦抛了过来。

徐庶伸手接住,仰头灌了一口,辛辣的酒液入喉,豪气顿生。

“士元此言差矣!明主岂是寻来的?当是我辈以才学辅之,方能成就!”

“说得好!”

一个清朗温润的声音从草庐内传来。

徐庶与庞统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鹤氅的青年,手持羽扇,缓步而出。

他面如冠玉,目若朗星,身形挺拔如松,眉宇间自有一股超然物外的从容与智慧。

正是卧龙,诸葛孔明。

“主择臣,臣亦择主。”

诸葛亮走到他们身边,目光投向云雾缭绕的山下,那里,是战火纷飞的中原大地。

“非大志向、大仁德者,不足以托付我等毕生所学。”

庞统嗤笑一声:

“志向?仁德?孔明,你太天真了。

袁本初四世三公,志向够大吧?结果如何?色厉内荏,外宽内忌!

刘景升坐拥荆襄,以仁德自居,结果又如何?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这世道,讲的是铁与血,是权谋与刀剑,你那套仁义道德,不过是画饼充饥!”

“士元。”诸葛亮没有动怒,只是轻轻摇着羽扇,眼神愈发深邃,

“你只看到了术,却忽略了道。

无道之术,如无根之木,虽能繁茂一时,终究难逃倾颓之运。

唯有仁德为根,大义为干,方能聚天下人心,成不世之业。”

他顿了顿,羽扇轻轻一指,仿佛在虚空中画出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图景。

“北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已占天时,不可与争锋;

东有孙权,据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已占地利,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我辈所求之明主,必将取荆、益二州为家,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明主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仿佛蕴含着某种洞穿未来的魔力。

那便是后来名震天下的《隆中对》的雏形,是他们少年时代最激昂的梦想。

那时的徐庶,听得热血沸腾,只觉得胸中豪情万丈。

他站起身,望着诸一遇风云便化龙的卧龙,郑重地问道:“孔明,若真有此人,你我当如何?”

诸葛亮转过头,他清澈的眼眸中,映着漫天云霞,也映着徐庶和庞统的身影。

他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真挚,那么的纯粹。

“自然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死而后已……”

徐庶猛地睁开双眼,梦境如潮水般退去,只剩下草庐前那句石破天惊的誓言,依旧在耳边轰然作响。

手中的“断愁”剑,不知何时,已变得冰冷刺骨。

窗外的天色,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来临。

他缓缓地将长剑归入鞘中,“噌”的一声轻响,仿佛一个时代的终结。

他终于明白了主公陆昭的深意。

主公问的,从来不是什么忠诚的悖论,而是一个更残酷的现实:

当年的“隆中之志”,在诸葛亮的心中,究竟是一份可以为天下苍生而灵活变通的“理想蓝图”,还是一份必须绑定在刘备身上、至死方休的“君臣契约”?

如果他选择的是前者,那么汉中与西川,便有真正联手,共抗曹操,匡扶天下的可能。

他徐庶此行,便是去巩固这份以“共同理想”为基础的盟约。

可如果……他选择的是后者呢?

那便意味着,在诸葛亮的心中,“兴复汉室”这个宏大目标,已经与“辅佐刘备”这个具体行为,画上了永恒的等号。

任何阻碍刘备一统天下的人,无论其志向多么远大,无论其治下百姓多么安康,都将是敌人。

到那时,汉中,这个横亘在刘备北伐道路上的新兴势力,便不再是盟友,而是……必须拔除的钉子。

昔日的故友,将成为真正的死敌。

徐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口气,叹尽了少年时代的意气风发,也叹尽了对现实无奈的伤感。

他站起身,走到铜盆边,用冷水洗了把脸。刺骨的冰凉让他彻底清醒了过来。

他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和友人在山巅纵论天下的少年了。

他现在是汉中长史,是主公陆昭最信任的臂膀,是身负着整个汉中安危的使节。

他此去成都,要带回来的,不仅仅是一纸盟约。

更重要的,是那个“诛心之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