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绿洲的重构彻底完成。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散发着秩序光芒的孤岛,其核心那一点经过淬炼的“真我”之光,如同一个精密无比的规则陀螺仪,以一种近乎完美的动态平衡,维系着自身与外部“深渊”背景之间的脆弱和谐。它的存在感变得内敛而坚实,仿佛本身就成了一条不容置疑的宇宙规则。
然而,这份来之不易的平衡,正受到来自遥远星域那未知扰动的持续挑战。
雷克监控到的、那充满攻击性与不稳定性的规则脉冲,出现的频率正在以极其缓慢但确凿无误的速度提升。每一次脉冲爆发,都如同在规则的深海中投下一块巨石,引发的“潮汐”跨越遥远距离,持续冲刷着这片刚刚稳定下来的星域。
绿洲对这股“混乱潮汐”的反应极其敏锐。它的“界膜”会随着每一次潮汐的涌来,产生细微而迅速的适应性调整,如同呼吸般张弛,将外来扰动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内部那简约而稳固的规则结构,则在潮汐的冲刷下,隐隐散发出一种 韧性 的光芒,仿佛百炼精钢,正在接受着无形锤锻。
“绿洲的规则结构稳定性,在潮汐间歇期,比之前提升了约3%。”蕾娜汇报着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这种低强度的、持续的外部压力,似乎……在锤炼它。”
“压力下的进化。”战琦凝视着数据流,感受着绿洲那沉稳而富有生命力的规则脉动,“它正在适应这种新的环境变量,将威胁转化为成长的磨刀石。”
但被动适应远远不够。那未知的扰动源,其不稳定性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隐患。谁也无法预料,它下一次爆发,是否会突然增强,或者其性质会发生何种诡异的变化。
就在团队商讨如何应对这潜在的远程威胁时,绿洲自身,再次展现了其超越预设的演化能力。
在又一次相对强劲的“混乱潮汐”退去后,绿洲核心的“真我”之光,并未立刻恢复平静,而是持续保持着一种高频的、低强度的规则震荡。这种震荡并非紊乱,而是带着一种明确的 指向性,遥遥对准了那未知扰动传来的方向!
与此同时,科学团队在绿洲内部,检测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规则现象。一些极其微小的、高度稳定的规则结构单元,开始自发地在绿洲规则网络的某些关键节点凝聚。这些单元不参与能量循环,也不处理信息,它们的存在仿佛只有一个目的——记录和锚定 那来自远方的、“混乱潮汐”的特定规则频率和波动模式!
“它在……建立‘潮汐’的规则档案?”索恩舰长看着那些不断生成并稳固下来的微小结构,感到难以置信。
“不仅仅是档案。”战琦眼中闪烁着洞察的光芒,“它是在构建 ‘共鸣锚点’。”
“共鸣锚点?”
“对。它在主动解析那混乱扰动的规则‘指纹’,并在自身内部,构建能够与之产生特定共振的规则结构。这并非为了迎合,而是为了 理解,甚至……在未来可能的接触中,进行 预判 或 针对性干扰。”战琦解释道,“就像在岸边设立观测站,记录海浪的每一种形态,以便在巨浪来袭时,知道如何最佳地卸力或引导。”
这个过程的精妙之处在于,绿洲并非直接对抗潮汐,而是以一种极其智慧的方式,将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自身对规则宇宙认知的契机。它在学习“混乱”,理解“混乱”,并尝试在自身秩序框架内,为这种“混乱”预留出对应的接口或应对机制。
这无疑是一种更加高阶的生存策略。
然而,这种主动的“锚定”行为,也带来了一丝新的风险。绿洲内部那些新生的“共鸣锚点”,在记录和解析远方扰动的同时,其本身是否也会成为一个微小的信号源,被那未知的存在所感知?
就在第一个相对完整的“共鸣锚点”在绿洲内部稳固下来的瞬间——
遥远的、未知扰动源的方向,一次前所未有的强烈脉冲,骤然爆发!
这次的脉冲,其强度远超以往,规则结构中蕴含的那股狂乱与攻击性也陡然提升!更令人不安的是,在这强烈的脉冲中,似乎夹杂了一丝极其短暂、却无比清晰的 探寻意味!
就仿佛,那头一直处于盲动狂乱中的规则野兽,在某个瞬间,突然 察觉 到了来自遥远彼岸的、那一丝微不可察的“凝视”!
“潮汐强度激增300%!脉冲中检测到疑似定向感知成分!”雷克的警报声立刻响起。
“绿洲反应?”
“‘共鸣锚点’网络全面激活!规则结构进入高频防御性震荡!界膜稳定性维持在阈值之内!”监测员语速飞快。
绿洲稳稳地承受住了这次突如其来的、强度飙升的冲击。它构建的“锚点”网络发挥了作用,提前“感知”到了潮汐的异常,并做出了有效应对。
但所有人都明白,情况已然不同。
那未知的存在,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正在默默记录它、分析它的“邻居”。
平衡,再次被打破。
绿洲赢得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强的适应性,但也可能因此,提前引来了远方那双充满混乱与恶意的“眼睛”。
生存的博弈,从不因一时的安稳而止息。在规则的深海中,锚点已下,而更大的潮汐,或许正在未知的深处酝酿。
强烈的脉冲如同宇宙的咆哮,裹挟着混乱的规则碎片,狠狠撞击在“基石”绿洲的“界膜”之上。绿洲内部,那刚刚构建成型的“共鸣锚点”网络以前所未有的强度运转着,它们不仅是记录仪,更在瞬间转变为 动态的缓冲器 和 频率偏移器。
锚点网络精准捕捉到脉冲中最具破坏性的核心频率,并在其触及绿洲主体结构前,通过自身规则的精密震荡,产生相反的规则波动,进行 针对性抵消。同时,它将脉冲中那些相对无害、甚至蕴含特定规则信息的成分,进行筛选和偏移,引导其沿着预设的安全路径,汇入绿洲内部的基础能量循环或送入思维集群进行更深度的分析。
绿洲的整体规则结构在这狂暴的冲击下微微震颤,光芒明灭不定,却始终没有出现结构性损伤。它就仿佛狂风巨浪中的礁石,任由浪潮拍打,自身岿然不动,甚至还在利用浪潮的力量,磨砺着自身的棱角,汲取着其中微弱的有用成分。
这次超强脉冲持续了约十秒,随后戛然而止。
虚空中再次恢复平静,但那未知扰动源方向的规则背景,却仿佛留下了一道灼热的、充满恶意的“视线”,牢牢地锁定着绿洲所在的这片区域。
“绿洲状态?”战琦立刻询问,他的意识能感受到绿洲承受的压力。
“界膜完整度98.7%,轻微损耗,正在缓慢修复。内部规则结构无永久性损伤。能量储备下降15%,处于安全范围内。”监测员快速汇报,“‘共鸣锚点’网络……部分超载单元出现规则疲劳,需要时间恢复,但整体架构稳固。”
“它扛住了。”蕾娜松了口气,但眉头依然紧锁,“而且,它似乎从这次冲击中,捕捉到了更多关于那扰动源的信息。”
果然,绿洲的思维集群正在高速处理着刚刚锚点网络偏移导入的那些规则信息碎片。这些碎片虽然混乱,却比之前远距离感知到的更加“新鲜”和“原始”,蕴含着那未知存在更本质的规则特征。
“分析结果显示,”科学团队很快得出了初步结论,“该扰动源的规则结构处于一种极其矛盾的 ‘有序的混乱’ 状态。其核心似乎存在着一个高度复杂、甚至可能具备某种意识的规则内核,但这个内核被一层极度不稳定、充满毁灭冲动的混乱规则场所包裹和侵蚀。其攻击性,更多来自于这层混乱场的不受控辐射,而非其内核的主动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