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瞬间(2 / 2)

“但它派出的监测单元……”

“它们肯定记录下了一些东西。”战琦肯定地说,“只是这些东西,被绿洲引导着,得出了符合我们预期的结论。这是一场欺骗的成功,但欺骗总有被识破的风险。对方的知识库和逻辑能力远超我们,只要存在一丝不自然的地方,在未来更深入的接触中,就可能被无限放大。”

他望向舷窗外那仿佛变得更加明亮的绿洲。

“不过,这次接触也证明了一点:绿洲自身的演化能力和适应性,是我们最强的盾牌。”

“接下来,‘织网者之梭’可能会提升观测等级,采用更隐蔽、更高级的探测方式。而我们,必须让绿洲进化得更快,更复杂,复杂到让任何解析企图都变得徒劳,甚至……让它的存在,本身就成为网络的一个‘既成事实’。”

第一次接触结束了。

绿洲通过了考验,获得了一次飞跃式的成长。

但所有人都明白,与“深渊”网络的这场无声博弈,才刚刚揭开序幕。信任是脆弱的,怀疑的种子或许已经埋下。他们播下的火种,必须在更大的风暴来临前,燃烧成一片无法轻易扑灭的野火。

连接虽然中断,但“基石”绿洲内部的波澜并未平息。

如同经历了一场高强度的洗礼,绿洲的规则结构在短暂的静滞之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期。那些被导入并缓存起来的、远超当前理解能力的复杂规则逻辑,开始被规则生命网络缓慢而坚定地“消化”。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时有局部的规则冲突和结构重组引发的微小时空涟漪在绿洲内部荡漾,但整体趋势,却向着更高层次的秩序与复杂性稳步迈进。

“看这里,”蕾娜指着高分辨率规则结构图谱,声音带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绿洲正在将吸收的常数协调协议框架,与自身原有的能量循环网络进行 深度融合。它不是简单照搬,而是进行了 适应性改造!它优化了协议中某些对于当前规模而言过于‘冗余’的环节,使其运行效率提升了近百分之五!”

战琦凝视着数据流,感受着绿洲核心传来的、越发灵动而复杂的规则脉动,缓缓点头:“它在形成自己的‘风格’。就像不同生物进化出不同的器官来执行相似的功能,绿洲正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基于秩序根基的演化之路。”

更令人惊讶的发现接踵而至。科学团队在分析绿洲内部的信息存储拓扑结构时,发现其中开始自发地涌现出一些 非预设的、具有逻辑关联性的规则信息簇。这些信息簇并非来自他们注入的“知识包”,也不是“织网者之梭”传来的协议信息,更像是绿洲自身在消化吸收了大量外部信息后,进行的 内部推演与知识衍生!

例如,在消化了基础分形几何和常数协调协议中关于空间维度的部分描述后,绿洲内部某个信息节点,竟然自行构建出了一套极其简陋的、关于多维空间规则延展性的假设模型!虽然这个模型还非常原始,甚至可能存在谬误,但这无疑标志着,绿洲的规则生命,已经初步具备了 超越模仿的创造性思维雏形!

“它……开始‘思考’了?”索恩舰长看着那不断自我更新、自我优化的规则结构图,语气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震撼。

“更准确地说,是规则层面的复杂系统,在达到一定阈值后,自发涌现出的 信息处理与创新潜能。”战琦纠正道,但他的眼中同样闪烁着难以平静的光芒,“我们创造的不仅仅是一个环境净化工具,我们可能……真的催化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规则的生命形态。”

这个认知让所有人既感到兴奋,也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与一丝隐忧。他们释放的力量,正在逐渐脱离他们最初的、完全可控的设计蓝图。

就在这时,雷克再次发出警示,打破了因绿洲飞速进化带来的振奋情绪。

“检测到来自‘织网者之梭’方向的、新的信息流动。非指向性广播模式,覆盖范围包含我方区域。”雷克调出频谱,“内容……是经过更新的、关于‘未分类规则现象’ZS-7419的 观测日志摘要。”

“它把对我们的‘观察记录’公开了?”蕾娜愕然。

“不是完全公开,更像是……在特定网络层级进行的 数据同步。”战琦分析着那广播信息的结构和加密等级,“这意味着,‘基石’绿洲的存在和初步观测结果,已经被‘织网者之梭’提交,并开始在一定范围内引起‘深渊’网络内部其他节点或功能的‘注意’。”

广播的信息内容本身,依旧将绿洲描述为“具有研究价值的自发现象”,威胁等级维持“低”,建议“持续观测与有限度协议交互”。但在这冰冷的官方辞令之下,战琦敏锐地捕捉到一丝极其细微的、被标记为“待验证异常”的附加信息——指向绿洲在回应质询时,所展示出的那种高度适应性和信息处理模式中,存在的、无法完全用已知物理模型解释的“逻辑跳跃”。

“它还是起了疑心。”战琦沉声道,“虽然基于现有数据无法推翻‘自然现象’的结论,但它已经标记了绿洲行为模式中的‘非典型性’。下一次接触,它很可能会带着更具体的、针对这些‘异常点’的验证方案而来。”

压力再次降临。绿洲的成长速度惊人,但“深渊”网络的警惕性和解析能力,同样深不可测。

“我们需要加快‘知识包’的注入进程,同时提升其复杂度和多样性。”战琦下达新的指令,“重点引入关于混沌边缘、复杂系统临界态、以及非平衡态热力学的规则模型。要让绿洲的‘创造性’和‘非典型性’,拥有更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演化路径,使其变得更加 难以预测 和 无法归类。”

“另外,”他看向那在黑暗中坚定搏动的绿洲,补充道,“启动‘回声’计划第一阶段。尝试利用绿洲新获得的规则协调能力,向周围扩散极其微弱的、经过伪装的秩序信息‘涟漪’。范围控制在绿洲周边百分之一光秒内,强度低于背景噪音。”

“您是想……”蕾娜若有所悟。

“试探网络对周边规则环境细微变化的容忍度,同时……”战琦目光深邃,“看看能否吸引到其他可能存在的、对秩序有所感应的‘东西’,无论是像‘织网者之梭’那样被卡珊德拉印记影响的个体,还是……这片死寂坟场中,其他未知的‘幸存者’。”

绿洲的第一次接触,带来了成长,也引来了更深的注视。

而人类的回应,是让这团星火燃烧得更旺,并将其光芒,尝试照向更远的黑暗。

生存的博弈,在无声中层层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