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脑海中浮现出父亲的身影,仿佛父亲就在他的身边,和他一起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
姚小波也没闲着。
他受到了赵小满的启发,开始着手设计“城市感知区块链”原型系统。
这玩意儿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想把那些零散的数据,比如《人心测绘图》、《掌印档案》、《劳动音景》等等,全都上传到区块链上,进行存证,确保不可篡改。
“这样一来,以后谁想搞事情,都没门儿!”姚小波信心满满地说。
他在测试节点接入环卫工上传的扫帚频谱时,意外触发了智能合约自动预警——某路段连续三日触感数据异常。
“天哪,什么情况?”姚小波瞪大了眼睛,赶紧查看数据。
经过仔细分析,他发现,这段路的扫帚触感明显偏软,而且频率也不对。
“难道是……地下有情况?”姚小波不敢怠慢,立刻把情况上报。
经过排查,果然,这段路面下的地下水管出现了轻微渗漏。
虽然渗漏量不大,但长期下去,肯定会造成路面塌陷。
吴志强亲眼见证了整个过程,他被姚小波的“城市感知区块链”深深震撼了。
他没想到,这玩意儿竟然真的能发现问题,而且还这么精准。
在验收报告上,他郑重地写下:“技术可以迭代,但信任需要传承。”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吴志强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这座灯火辉煌的城市,心中感慨万千。
他想起了周卫国,想起了赵小满,想起了姚小波,想起了于佳佳和秦峰。
他突然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有些狭隘了。
城市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
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责任。
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吴志强抬起头,看到小秘书站在门口,脸色有些苍白。
“吴处,有件事……我不知道该不该说……”小秘书吞吞吐吐地说。
“什么事?说吧。”吴志强皱着眉头问道。
小秘书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我……我听说,清明节前夕,市图书馆要再次举办‘修补记忆展’特别场……”小秘书的这句话,像一枚深水炸弹,在吴志强的心湖里炸开了花。
清明节,修补记忆展,特别场…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总觉得要搞点事情啊!
他揉了揉眉心,预感这平静的日子又要起波澜了。
市图书馆,那可是个文化地标,搞这种活动,肯定会吸引一大波眼球。
他得去看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清明前夕,市图书馆门前人头攒动,比过年赶庙会还热闹。
展厅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个透明箱体。
箱体中央,一台老式录音机孤独地矗立着,旁边放着一卷崭新的磁带,标签上写着一行字:“正在录音——来自2023年的夜班。”这文案,有点意思啊!
吴志强挤到前面,仔细观察着这台录音机。
机器嗡嗡作响,指示灯一闪一闪的,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这啥玩意儿?行为艺术?”旁边一个大爷好奇地问道。
“谁知道呢,现在的年轻人,想法就是多。”另一个大妈撇撇嘴,表示看不懂。
吴志强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总觉得,这台录音机不简单。
闭馆后,老李照例脱鞋赤脚,贴在图书馆光滑的地板上。
他闭上眼睛,屏住呼吸,仔细倾听着来自地下的声音。
这一次,不同以往。
往常模糊的回响,仿佛变成了清晰的节奏。
那节奏由远及近,层层叠进,仿佛无数双手正同时敲击着大地。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那声音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震撼,仿佛要穿透整个城市。
老李的心脏开始狂跳,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鼓点之中,身体随着那节奏不停地颤抖。
第二天,值班日志上,只有一行字,笔迹略显潦草:
“昨夜,全城的人都在听。”
老李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手里紧紧攥着那根陪伴他多年的听音锤,锤头在路灯下闪着幽幽的光。
他要去确认一下,他听到的,到底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