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火爆的图书馆(2 / 2)

“快看!那排是《大唐西域记》!我在县志里读过玄奘取经的故事,竟能见到原书!”一个戴玉冠的学子指着高处的樟木盒,声音都在发颤 。

穿粗布衣裳的书生扑到另一排书架前,手指抚过《徐霞客游记》的封皮,喃喃道:“连崇祯年间的手稿抄本都有……我家那本是坊刻的,删了大半山川考证……”

更有人在边疆舆图区域停下,捧着本《四海舆图》翻得飞快:“原来西域的山脉走向是这样画的!先前听茶商说的,倒不如这图清楚!”

赞叹声像潮水般漫开来,有学子对着《海国闻见录》里的沿海地图啧啧称奇,有老秀才摸着《禹贡》的注本老泪纵横,还有人对着各省通志里的风土记载轻声诵读。

楼宇里,书墨香混着学子们抑制不住的惊叹——这哪里是书馆,分明是读书人梦里才有的去处。

馆内很快被涌进来的学子填满,书架间的过道摩肩接踵,连窗下的条凳、墙角的空处都挤满了人。

馆员掐着数点到一千二百个,忙将侧门拦住,扬声道。

“满了满了!各位稍等,里头有人出来,才能再放新的进去!”

门外顿时起了骚动。

一个背着包袱的学子扒着门框急喊:“我就想找本《徐霞客游记》抄两页,通融通融?”

“莫挤莫挤!”馆员隔开人群,指着门边的木牌,“牌子上写着呢,额定一千二百人,多一个都进不去——挤坏了书,谁赔得起?”

有个急性子的拍着大腿:“早知道昨夜就不该住客栈,该在这儿守着!”旁边的人接话:“守着也没用,你看里头坐满了,得等有人看完出来才行。”

正说着,馆内有个老秀才扶着腰往外走,边走边念叨:“年纪大了,坐不住了……”

门外立刻有人喊:“我来我来!”馆员验过他的身份牌,才放行入内。

这般一来,门外的学子们倒不急了,三三两两地坐在台阶上,盯着侧门盼着有人出来。

有带了干粮的,就着水囊啃两口饼,没带的,便跟旁边人借个火,烤两个馒头。

虽要等,可想着里头的典籍,连等待都透着股盼头——毕竟,能轮上一个空位,就离那些书近了一步。

随后,图书馆食堂每日五文管饱、住宿每日仅十文钱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开。

外地学子们听了,更是按捺不住——原本还愁京城花销大,这下连食宿都无后顾之忧了。

“原打算住七日就走,这价钱,住一个月也花不了多少!”从陕西来的李存义攥着刚领到的入住牌,脸上的愁云一扫而空,转身就往住宿楼走,行囊上还沾着一路风尘。

图书馆大门外,同是陕西来的赵铁柱和马小明望着他的背影,脸上又羡又悔。

赵铁柱懊恼地捶了下大腿:“都怪我!昨日非要去瞧那庙会,说什么‘书馆跑不了’,结果今早起来,排队的队伍都绕到街角了,生生错过第一波进馆的机会!”

马小明叹了口气,摸了摸怀里揣着的干粮。

“李兄前日就说‘早到早得’,咱们偏不听,如今只能在这儿看着他先住下……”话没说完,见李存义回头朝他们挥了挥手,两人只好苦笑着摆手回应,心里却暗暗打定主意:今晚就在这门口守着,明日说什么也得抢个进馆的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