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闯之间的这场会战,明廷上下高度重视,尤其是崇祯皇帝。
自从得知决战要到来了,每日起床、上朝之前,他都要在乾清宫外先跪拜天地,祈求上天佑我王师;处理完奏疏,深夜回宫休息前,也要前往太庙,再跪拜祖先,祈求祖先能保佑大明。
崇祯心不在焉地批阅完手中的一本奏疏,起身走出乾清宫,目光投向遥远的西北方向,嘴里嘀咕着:也不知道义明现在怎么样了,战事打响了没有。
七八万人,真能打赢李贼的五十万大军吗?若是败了,可如何是好。
在其身边伺候的王承恩,见皇帝眉宇间有着深深的忧色,先是从屋里将皇帝的大衣拿了出来,轻轻为其披上:“皇爷,外面凉,还是回屋吧,我军定能大败贼军,皇爷无需过多担心。”
崇祯叹了口气:“叫朕如何能不担心?此战胜败,关乎国家兴衰,至关重要。”
说着缓缓闭上双目,脑海里仿佛看见了那千军万马厮杀的场面:女婿浑身是血,四处杀敌,贼军蜂拥而上,突破了中军防线,最终还是因寡不敌众,全军落败。
他双目猛地睁开,进入脑海的画面让崇祯全身发凉,重重地叹了口气,但愿上苍佑我皇明吧。
接下来的日子,就等候着最终的奏报,是赢了还是输了。
而此时在遥远的西北战场之上:
左良玉守左翼,马翔麟守右翼;勇卫营居中,鸟铳兵除去阵亡和重伤的,九千人全部到位,一些轻伤者直接参战。
五千鸟铳兵居中,左右翼各布置两千人,左部人马中也有火绳枪,此时也来到一线。
明军的部阵防护和打郝摇旗时差不多,后方一处高台搭建了起来,站在台上,可清晰地看清战场局势。
三十门银色小钢炮,十门大将军炮,在后方摆放,间隔一丈布置一门,炮兵站在其左右,随时等候命令。
旗语兵再次登上墩台,一人拿着千里镜,一人拿着旗帜。
明军的阵型迅速布置开来,闯军这边也在后方搭建起一处高台,李自成带着一众将领、军师,杜勋,走了上去,了望对面的官兵。
列阵一线的两万流民,一字排开,站得既不整齐,也没多少气势,很多都是被临时抓来当炮灰的。
在其后面还有两万人的流民作为督军,前面打光了,后面再上,以此类推,让流民监督流民,这个主意想得很不错。即使是前面的流民溃败下来,冲击到的军阵也是列阵在后的流民。
十万老营在最后方,有序地列阵。说是十万,一半多都是稍加训练,尤其是打过几场仗活下来的,就临时掉入老营了。
一阵冷风吹来,一线的流民忍不住地抱住身子,抵抗寒风,手中那冰冷的兵器,更是冻手。
即将开战之时,闯军队列中,一队老营兵抬着一口棺椁来到战场正中央,厚重的棺椁落在地上。
一马上贼兵,手里举着一面旗帜,打马来到距离勇卫营阵前五十步处,高声呐喊:“这是我家陛下为忠勇侯精心准备的,请转告忠勇侯,他要是识相,就下马受缚,自己钻进去;他若不识相,尸山血海就在眼前。”言罢,迅速拔马往回跑。
中军大旗下的将领们,听见这番羞辱之言,都嚷嚷着要与闯军决一死战。
黄义明看了一眼远处的棺椁,哼,想的倒挺好,还抬棺出征,还是留给你李自成自己用吧。双腿一夹马肚,穿过重重队列,来到阵前一线。
目光看在前排列正的官兵们,仓啷一声,抽出腰间御剑,催马从列阵的官兵面前经过,手中御剑与将士们的武器划过,发出当当当的声响。
这无疑让一线官兵士气大振。
黄义明勒马悬空,一剑指天,高声呐喊:“明军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