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我雄见大营被袭,知道中了埋伏,带着心腹想从东侧突围,却被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新罗水师拦住。双方在火光中激战,海盗的破船根本抵挡不住新罗战船的冲撞,转眼就被撞沉了三艘。
“首领,快跑吧!”独眼浪人拉着苏我雄跳上一艘小艇,拼死冲出重围,往深海逃去。他们回头望去,黑礁湾的火光染红了半边天,惨叫声、爆炸声此起彼伏,昔日的巢穴已成炼狱。
此役,联军共焚毁海盗战船十五艘,擒获海盗一百三十余人,解救被掳商船船员五十余人,追回被劫货物大半。薛仁贵将擒获的海盗押至登州,按唐律公开处斩,首级悬挂在海港示众,震慑了整个海东。
然而,苏我雄的逃脱,像一根刺扎在薛仁贵心头。他在给长安的奏报中写道:“海盗头目未除,如斩草未除根,恐日后再为祸乱。”
李承乾看着奏报,眉头紧锁。裴炎进言:“陛下,苏我雄虽逃,但已成丧家之犬,不足为惧。倒是倭国九州守将的纵容,需严惩不贷,否则难以杜绝后患。”
李承乾点头,当即下旨:“责问中大兄,为何纵容海盗?令其十日之内交出通匪的九州守将,否则削减岁贡,暂停互市。”
旨意送到奈良,中大兄正在平城京的太极殿处理政务。看到旨意,他脸色铁青,对着中臣藤原怒吼:“九州守将竟敢私通海盗!这是要把朕也拖下水吗?”
中臣藤原连忙道:“陛下息怒,当务之急是平息大唐怒火。不如立刻将九州守将革职查办,押赴登州交薛将军处置,再派使者赴长安请罪,承诺全力搜捕苏我雄。”
中大兄咬牙点头:“只能如此。传旨,命九州道按察使即刻拿下守将,抄没家产,连同其党羽一并押送登州!”
半个月后,九州守将被押至登州,薛仁贵亲自审问,确认其确实收受海盗贿赂,为其提供补给和情报,当即按唐律处斩。中大兄的使者则在长安宫门前长跪三日,献上厚礼,恳请李承乾原谅。
李承乾见倭国态度诚恳,便不再追究,只是下旨:“今后倭国沿海各州守将,需由大唐巡检司协同考核,不合格者,大唐有权要求撤换。”这道旨意,进一步加强了大唐对倭国海防的掌控。
黑礁湾的硝烟渐渐散去,海东的海面上暂时恢复了平静。新罗、百济的商船重新往来于登州、明州之间,只是船上的护卫比以前多了一倍;大唐的水师巡逻也更加频繁,楼船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对马岛至济州岛的航线上。
薛仁贵站在登州的观海台上,望着茫茫大海,心里清楚,苏我雄一日不落网,海东就一日不得安宁。这个狡猾的海盗头目,就像阴沟里的老鼠,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窜出来,咬碎这片来之不易的平静。
而在遥远的某座无名小岛,苏我雄蜷缩在简陋的窝棚里,听着手下汇报大唐联军清剿的消息,眼里充满了怨毒。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回头路,只能在这片海域继续流窜,用更多的劫掠来报复——报复大唐,报复中大兄,报复这个让他失去一切的世道。
夕阳再次沉入海面,将海东的海水染成血色。海盗的余孽虽已溃散,却并未消亡,他们像潜伏在暗处的毒瘤,随时可能在海东的繁华表象下,掀起新的风浪。大唐的水师楼船仍在巡航,舰上的士兵紧握着刀枪,警惕地注视着每一个可疑的帆影——海疆的安宁,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胜利,而是日复一日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