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学府(2 / 2)

于是付自安对车夫道:“去个热闹的地方游览一下吧。”

“那就去临康城里好了,真人可以去观赏桃花啊!”

“哦!”付自安这才想起来。惊蛰,桃始华,现在正是赏桃花的好时节。真是在玉京人都忙晕了,再加上玉京又不种桃花,居然把这件雅事给忘了。

“好!就去城里。”付自安当即决定下来。

……

堵车在任何时候都是让人无奈的事,进临康城要交入城税,排了很长的队。也不是人人都有耐心坐在车上等,不少人就选择下车步行入城。付自安有样学样,给了车夫打赏就下车了。

也不知道是因为春花初始气象蓬勃,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付自安总觉得这临康城氛围宜人。

细细一看,这座古都的建筑也有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但它就是那么的朝气蓬勃。

原因当然还是在人身上,临康城里年轻人的比例十分高啊!

不仅仅是恪物院的学修聚集于此,城中还聚集了不少常人学生。恪物院虽然不会教常人什么,但是恪物院的学修可以教。临康城里的私塾,可谓遍地都是。

把先生请回家这种事,也不是没有。但想请真正的名师,代价不可谓不大。何况是让名师去教无法修行的常人,大学士不见得愿意到家里去。

这种情况下,殷实之家就会支付高昂的束修、学费。设法让家中无法修行的子弟,也接受一些大学士的高等教育。对大学士来说,修行费用、研学的费用这也就来了。这其实就是所谓的“游学”。

恪物院的学士游学,就是如何玉璞一样的,去外面学。而非学修到临康来学,也是一个意思。

如此啊,一些风气也就形成了。多少有点留学那意思,都是少爷、小姐。能学多少不要紧,结交其它大家族的子弟也就够了。

常人在临康城游学还是很舒服的。在玉京城里只要不是通天录名的正牌修士,那社会地位就高不到哪里去。而在临康,他们还是能得到尊重。

原因有二。一方面,学修尊师重道。那些来游学的常人,再怎么也是大先生的学生。自己可能也上过这些大先生的课。那就得不看僧面看佛面了,得给先生脸面啊。

再者,学修谦逊。毕竟不以武力见长,学修心里也清楚,若是发生争斗,自己不一定斗得过健壮的常人。他们典籍看的也多了,更是清楚自己的渺小。归根结底,他们并不会觉得常人是蝼蚁,自己又有多厉害。

所以,在临康学修结交常人学子也很常见。当然在这关系当中,常人肯定是以修士马首是瞻的。

不管怎么样吧。反正付自安是感觉临康城氛围非常和谐,让他觉得舒服。这个地方的那种气氛,付自安会觉得十分的亲切和喜欢。思来想去,找了半天的感觉,付自安终于想到这里像什么地方了。

像大学,像那种规模很大,一座学府一座城的大学。

在这里,能见到三两年轻人抱着阮琴在桃花下弹唱歌曲。也有三两个学修把头凑在一起,边走边摆弄着灵纹器。更有一男一女的青涩少年只因刚刚不小心碰到了一下对方的手,而有些不知所措。一人看着左边的花,一人看着右边的树。这跟大学里谈恋爱的那块草坪有什么区别?

看着这些,付自安便明白为什么自己觉得这里如此宜人了。他可是刚刚从老气横秋、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的朝堂上下来。而进了临康城的一瞬间,付自安顿时感觉心中的暮气沉沉一扫而空,让人怎能不欢喜!

于是,当春风拂过,粉色的桃花瓣飘落到付自安肩头。

他便灿烂的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