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李文涛的惊喜(2 / 2)

他拿起准备好的笔记本和钢笔。

面对陈默,他更喜欢用笔记录,显得更郑重。

随后便步履沉稳地走出了办公室,对门外的秘书简单交代了一句,拿上了两杯秘书提前准备好的咖啡,迈步走向电梯间。

李文涛独自站在平稳上升的电梯轿厢里,镜面不锈钢墙壁映出他略显凝重的表情。

离顶楼越近,他心中那份因晋升而起的澎湃激荡,逐渐被复杂的思绪所取代。

作为一名在大型科技企业摸爬滚打近二十年的高级管理者,他太清楚组织内部的权力运行法则,尤其是关于“自己人”与“外人”的微妙界限。

在他的管理哲学和亲身经历中,领导对手下的干部,往往会被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嫡系”或“门生”。

这类下属多是领导一手招聘进入、提拔,或在其微末之时便倾力培养的,如同古代座师与门生的关系。

他们对领导有天然的忠诚度,领导也对他们抱有最高的信任。

对于这类下属,领导的心态是“越强越好”,他们的能力越出众,功劳越大,越是彰显领导本人慧眼识珠、领导有方。

比如陈默手下的张福全、钟耀祖、赵宏明、顾南舟,乃至刚升职的王铭,无疑都属于此列。

他们是领导权力根基的延伸。

第二类,是“半路加盟”或“空降而来”。

像他李文涛这样,原本在无线产品线体系,因工作需要被陈默调任至信息技术工程部。

领导对这类下属,心态则复杂得多。

会用其才,但会天然地带有一种审慎的“观察期”。

如果能力一般,或许还能安稳度日;

但如果能力过强、表现过于耀眼,反而容易引起领导的戒备。

功劳算谁的?威望会不会威胁到自身?会不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所以,对这类下属,领导往往在利用其能力的同时,会不自觉地施加一些制衡,晋升路径上也会更加苛刻。

在华兴,能给予二级部门总监的位置已是重用,想跃升到一级部门总裁,掌管领导的基本盘,在常规剧本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三类,则是“不得不收的安置户”或“上面硬塞的人”。

这类下属的出现,本身就是因为领导在更高层面的权力博弈中做出了妥协或让步。

他们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领导自己受到的“委屈”和某种程度上的“无能”。

毕竟连自己团队的人都无法完全自主决定。

领导对这类下属,往往带着难以消除的厌烦和疏离,他们的任何优点都可能被忽视,任何缺点都会被放大。

李文涛一直将自己清晰地定位在第二类,而且是其中能力较强、业绩突出的那一拨。

他原本的预期,是在陈默的麾下稳稳当当地做好信息技术工程部总监,反正也算是升了半级。

或许在未来某个时机,凭借积累的功绩和苦劳,能在集团It层面谋得一个副总裁(一级副)的位置,便算是职业生涯的圆满。

他从未奢望过,陈默会如此干脆利落地将集团It总裁这个至关重要的正职交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