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高管,在不同的地点,怀着不同的心情,都在期待着明天与陈默的那场关键谈话。
他们都知道,这场谈话,或许将决定他们未来三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职业生涯轨迹。
而陈默,则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思考着如何通过这三场谈话,为华兴的数字未来,选定最合适的舵手。
翌日上午九点整,冯亦如准时出现在陈默办公室门口。
他穿着熨烫得一丝不苟的白色衬衫,微微挽起的袖口露出略显纤细的手腕。
一点也不像中年男人,整个人反倒是散发着大学生的清爽气息。
“亦如,进来坐。”陈默从文件上抬起头,笑容温和,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林雨晴悄无声息地送上两杯清茶,然后退了出去。
“陈总。”冯亦如微微颔首,优雅落座,腰背挺直。
陈默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亦如,数字技术bU正式成立了。
这是公司未来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
今天找你来,是想听听你对于bU技术研发体系的构想。”
冯亦如似乎早有准备,略一沉吟便开口道:
“我认为,初期研发体系应围绕四大产品线构建,但必须强调整合与协同。
数据库是底层基石,ERp是核心应用,EdA和pL是垂直领域的深化。
技术上,我们需要建立统一的云原生与AI技术中台,为所有产品线赋能,避免重复造轮子。
同时,设立架构评审委员会,确保技术路线的一致性和前瞻性......”
他的论述条理清晰,技术细节信手拈来,显露出深厚的专业功底。
陈默认真听着,不时点头。
待冯亦如告一段落,他身体前倾,目光深邃地看着对方:
“说得很好,技术层面我完全放心。
但亦如,如果让你来负责数字技术bU整体的技术规划与研发,担任bU的cto,你思考问题的角度,还能仅限于技术本身吗?”
尽管有所预料,但“cto”这个词从陈默口中明确说出,还是让冯亦如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放在膝盖上的手指微微蜷缩了一下,但脸上依旧保持着冷静。
“陈总,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陈默语气平和却极具分量:
“cto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深度,更是技术战略的宽度和高度。
你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我们的技术栈更好地支撑商业成功?
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为产品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如何预判三年、五年后的技术趋势,并提前布局?
如何管理一支规模更大、方向更多元的研发团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陈默顿了顿,抛出一个具体场景:
“举个例子,如果金融客户提出,希望我们的数据库在特定加密算法上满足其极端安全要求,但这会大幅提升成本和复杂度,且可能只有这一家客户需要。
作为cto,你如何权衡?
是投入资源定制开发,还是说服客户接受通用方案,或者有没有更好的技术路径?”
这个问题瞬间将冯亦如从纯粹的技术思维拉到了商业与技术交叉的决策层面。
他沉默了十几秒,眼神里的光说明了他思考得很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