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李元与沈千在风陵渡秘密接触的同时,京城城内的杨岩,正处于一种极度的焦虑和不安之中。
他虽然被软禁在府,但凭借他的能量,依然能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外界的一些风声。
朝中关于是否与赵暮云接触的争论,他虽然无法得知李金刚与冯亮的秘密决策,但也隐约感觉到气氛不对。
尤其是李元突然离京休养,更让他心生疑窦。
“不能让赵暮云奸计得逞。”
杨岩在书房内焦躁地踱步,对着仅剩的几名心腹低声道,“陛下定然是听信了冯亮的谗言,动了与赵暮云和谈的心思!”
“一旦和谈成功,赵暮云站稳脚跟,他和胤稷将是大奉最大的敌人。”
“超儿在剑南道…也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不过,他深知自己的处境。
丧师失地,威望扫地,在朝中没有话语权。
如今唯一的价值,或许就是作为“主战派”的旗帜,用来对抗“主和派”。
一旦连这个价值都失去,他的下场可想而知。
“相爷,如今我们在朝中势力大不如前,直接反对,恐怕收效甚微,反而会引来陛下更大的猜忌。”
一名幕僚忧心忡忡地说道。
“直接反对不行,那就迂回!”
杨岩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我们不能只盯着和谈本身,要给他们制造麻烦,让这和谈谈不成!”
他迅速下达指令:
“立刻派人,在士林学子中散布消息,就说朝廷有人畏敌如虎,竟欲与反贼赵暮云媾和,此乃辱国之举!”
“鼓动那些清流御史,让他们上奏章,死谏!”
“联系我们在军中的旧部,尤其是那些与赵暮云有血仇的将领,让他们联名上书,请求陛下发兵雪耻,绝不能与仇敌妥协!”
“还有,”杨岩压低了声音,语气阴寒,“给剑南道的超儿送信,让他不必再顾忌,可以适当在边境制造一些摩擦,规模不用大,但要让西京那边感到疼。”
“也让朝廷看看,赵暮云并非高枕无忧,西线依旧不稳!”
他要多管齐下,从舆论、军方、乃至边境军事上,同时发力,营造出一种群情汹涌、边境堪忧的局面,迫使李金刚不敢轻易与赵暮云达成协议。
“另外,”杨岩最后补充道,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找人给黄夫人递个话,提醒她,李虎将军还在赵暮云手中,和谈若成,赵暮云必以此要挟,索要巨额好处。”
“让她再在皇后面前吹吹风。”
他这是要利用黄夫人救夫心切的心理,策反其加入反对和谈的阵营,从内部动摇李金刚的决心。
杨岩的暗中动作,很快在京城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数日之间,一些太学生开始在酒楼茶馆议论朝政,抨击“主和派”丧权辱国。
几名不明真相的御史,果然上书慷慨陈词,引经据典,反对与“逆贼”有任何形式的接触。
要求李金刚立刻下旨,命马宗亮、牛德胜等部加紧进攻,以彰天讨。
军中也有一些中下层军官,受到煽动或出于对西京战败的同袍之情,联名向兵部请战,气氛一时有些躁动。
而更直接的影响来自剑南道。
超接到叔父密信后,心领神会,立刻派出数支精干小股部队,换上百姓服装或打着流寇旗号,越过子午道,对西京南部靠近剑南道的几个县城、驿站发动了突袭和骚扰。
虽然规模不大,但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引起了当地守军的紧张。
这些消息通过各种渠道,汇聚到李金刚的御书房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