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田野的变迁 > 第11章 土地变商楼 村民进高层(六十三)

第11章 土地变商楼 村民进高层(六十三)(1 / 2)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期待,柳琦鎏一家终于迎来了这一天——他们告别了那间狭窄而陈旧的租住房,搬进了位于村南的新家。

当他们推开新家的大门时,阳光如金色的瀑布般倾泻而入,透过宽敞的门窗,洒在明亮的地板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这温暖的阳光仿佛也照进了他们的心底,映照出一家人喜悦的笑容。

这座崭新的房子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而美好。现代化的家具摆放得井井有条,精致的装饰品点缀着每一个角落,温暖的色调让人感到无比舒适,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

然而,在这新的环境里,那些陪伴他们多年的旧家具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它们被小心地堆放在了新楼后边的旧房子里,像是一群被遗忘的老友,静静地待在那里,默默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这些旧家具虽然已经不再崭新,但它们见证了柳琦鎏一家的成长和生活的点滴。每一道划痕、每一处磨损,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家庭的温暖。尽管它们现在被放置在角落里,但它们的存在依然让人感到亲切和安心。

柳琦鎏站在新家的楼顶上,微风轻拂着他的脸庞,他静静地凝视着远处繁忙的街道。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个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尽收眼底。他心中涌起一股感慨,这座新家不仅仅是他多年辛勤工作的回报,更是他对家人承诺的实现。

柳琦鎏转身回到屋内,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新家具的味道。他看到妻子沈佳正忙碌地整理着客厅的摆设,她的动作轻盈而优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仿佛给她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两个孩子,雪儿和晨晓,都已经住校上学去了,家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没有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宁静的氛围。柳琦鎏走到沈佳身边,轻轻地握住她的手,感受着她的温暖。

“嘿,这过来过去,又回到了二人世界。”柳琦鎏温柔地说道。

沈佳抬起头,微微一笑,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是啊,终于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她的声音如同天籁一般,轻柔而动听。

沈佳每天都在自家那繁忙的门市部里辛勤工作着,早出晚归,忙得像个陀螺一样,连轴转个不停。

而另一边,柳琦鎏自从学校拖欠工资之后,生活就变得有些艰难了。为了能尽快拿回属于自己的那份报酬,他每天都得跑去学校,像个讨债的债主一样,紧紧地盯着那些欠薪的人。不过,除了追讨工资之外,柳琦鎏也没有忘记家里的事情。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就会赶忙拾掇一下家里,让这个小小的空间变得整洁一些。

就在这一天,柳琦鎏正弯着腰,在屋子里认真地打扫着卫生。他一边挥动着扫帚,一边哼着小曲儿,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心情还算不错。然而,就在他专心致志干活的时候,门铃突然“叮咚”一声响了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铃声,让柳琦鎏不由得直起了腰。他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这个时候会是谁来呢?他有些疑惑地放下手中的扫帚,快步走到门口,打开了门。

门一打开,柳琦鎏就愣住了。站在门口的,竟然是学校的张副校长和王主任!他心里“咯噔”一下,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立刻明白了他们来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自己一直讨要工资的事情。

“柳老弟,真是不好意思啊,这么冒昧地来打扰你。”张副校长满脸笑容,显得十分客气,他一边说着,一边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了柳琦鎏的手。站在一旁的王主任也连忙点头附和,脸上露出一丝略显尴尬的笑容。

柳琦鎏见状,心中虽然有些诧异,但还是赶忙热情地回应道:“哪里哪里,两位领导能来我家,那可是蓬荜生辉啊!快请进屋里坐吧。”他一边说着,一边侧身让开,将张副校长和王主任请进了客厅。

走进屋里,张副校长和王主任环顾四周,不禁对柳琦鎏的新家装修赞不绝口:“柳老弟,你这新家装修得可真是漂亮啊!这风格、这布局,都非常有品味呢!”

柳琦鎏听了,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谦逊地说道:“两位领导过奖了,这都是为了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所以在装修上稍微花了些心思。”说完,他转身走进厨房,迅速拿出两个干净的茶杯,准备给两位客人泡茶。

在等待水烧开的过程中,柳琦鎏心里有些紧张,毕竟这两位领导突然到访,他还不知道他们的来意是什么。不过,他还是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尽量表现得自然一些。

坐下后,张副校长清了清嗓子,脸上露出一丝为难的表情,“柳老弟啊,你这一直追着工资的事儿,我们也都知道。学校这边呢,也有难处啊。”柳琦鎏的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张副校长,我在学校兢兢业业工作,这工资拖欠这么久,我家里也有开销啊。孩子住校的费用、生活费,每一样都需要钱。”

王主任赶紧接过话茬,脸上露出一副理解的表情,“柳老弟,我们也理解你的难处,但是学校资金周转确实有点问题。最近学校的财政预算被削减了很多,我们也在努力想办法解决。”柳琦鎏有些激动起来,声音提高了几个分贝,“资金周转问题,那也不能一直拖着我们的工资啊。我每天辛苦看守大门、维护学生上下学,就盼着这点工资养家糊口呢。现在工资拖欠,我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