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白骨大圣能胜过三哥四哥,实力恐怕也不输于现在的我。”
听完东海龙王敖广对“白骨大圣”的介绍,孙悟空已彻底摒弃了轻视之心,反而对白骨大圣充满了好奇。
紧接着,孙悟空注意到龙宫中挂着一幅《圯桥进履》图,便随口询问。
龙王随即讲述了这幅图的典故,说的是汉朝张良谦逊感恩,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
孙悟空听后,深受触动,思索片刻后,便决定告别东海龙王敖广,回去继续护送师父西天取经。
然而,在这段时间里,唐僧却得到了观世音赐予的“金箍”所化的帽子。
孙悟空返回后,与唐僧重归于好,却偶然间看到了那顶金箍所化的帽子,心中好奇便戴在了头上。
不料,这帽子一戴上就化作了金箍。
“这是什么?”孙悟空大惊,伸手欲取,却无法撼动分毫。“这是观音菩萨赐予的金箍。”
“此外,她还传授了我一段紧箍咒。”
唐三藏说着,便念起了紧箍咒。
顿时,孙悟空痛得死去活来,“别念了别念了!”
他连连大喊,唐三藏停下紧箍咒,对孙悟空道:“你戴上这金箍,今后便只能听从我的教诲,要信我的话。”
“好,好。”孙悟空连忙应下,但想起刚才的疼痛,眼中闪过一丝凶光,心中发狠,如意金箍棒瞬间出现在手中,变得碗口粗细。
唐三藏见状,心中慌乱,连忙再次念动紧箍咒。
直到孙悟空痛得再无半点反抗之意,他才停下。
二人收拾好行装,继续上路。
刘温离开边境,前往大唐一展抱负,为信念而战。
他生长在五指山旁,那里只有镇山太保一家人。
这种情况下,刘温即便想开展工作也困难重重。
因此,他必须前往大唐。
刘温得到了镇山太保的真传,身体素质强健,武艺高强。
他很快便抵达了一座大唐的大城市。在验证身份后,刘温进入了城中。
但一进城,他就愣住了,因为看到了一些让他震惊的东西。
“卖报了卖报了!大唐日报限量首期刊!”
一个小童背着布兜,里面装着一些纸张。
这一幕让刘温吃惊不已。
“这……还是我认识的大唐吗?”
“不对,报纸的出现,应该是其他‘同伴’的杰作!”
刘温很快反应过来。
他立刻叫住了卖报的小童。
“大哥要买报纸吗?”
“报纸是怎么回事?”刘温问道。
卖报的小童大声道:“报纸是我们大唐状元郎方仲永开创的,唐皇亲自批准发行的官方报纸。”
“报纸一月一刊,有官方新闻、民生、杂谈和科普四大栏目!”
卖报的小童滔滔不绝,显然对这些了如指掌:“报纸上记载了我们大唐最近的大事,还有有趣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这报纸是用以前极为稀少的‘纸张’印刷的!”
“哪怕不说报纸的内容,光是这利用了新造纸术和‘印刷术’造出的报纸本身,就极具价值!”
“大唐状元方仲永……”刘温口中念叨着这个名字,同时伸出手:“给我来一份报纸。”刘温这一世被镇山太保刘伯钦收养,那镇山太保伏虎如探囊取物,且武艺高强,自然不缺钱财。
刘温临行前,刘太保给了他一些金钱,因此他并不为钱财所困。
“一份报纸十五文!”卖报郎接过一两银子,从布兜中拿出一份报纸,同时热情地说:“大哥你识字吗?如果不识字,我还可以帮你‘读报’!”
“我能把整个报纸上的字都读给你听,只需要五文钱!”
“你还识字?”刘温有些惊奇地看着卖报郎。
“嘿嘿,我不识字的。”卖报郎嘿嘿一笑:“不过我把报纸上的所有内容都记下来了,一共四个板块,有十多篇文章。”
这一下,刘温倒是有些吃惊了:“那你的记忆力真好,是个读书的料。”
“嗯,我努力卖报赚钱,将来就要去学堂读书!”卖报郎狠狠地点了点头:“因为状元郎方仲永在报纸上说了,读书明事理,才是每个人改变自身的最好方法。”
“只不过,我们城里没有学堂,还要等我有钱了之后,到其他城市去求学。”
刘温闻言,大为震动。
“虽然不认识那方仲永,但他必定是我的‘同伴’!”
“原来在我什么都没做的时候,同伴们已经做了这么多吗?”
“十六岁的状元方仲永。”刘温看着报纸上的一些报道,内心复杂而感慨。
同时,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酝酿。
“社会的建设,不仅需要高瞻远瞩,还要从基础做起。”“万丈高楼平地起,不仅需要有人做高端的事情,基础的事情,也需要有人默默付出。”
“解放,不仅仅只是理论上说说,也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温文尔雅、从容不迫,而是要有真正的实践!”
“要深入到真正的基层中去!”
刘温心里想着,看着卖报郎眼中渴求知识的目光,他已经有了决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各位伙伴,大唐虽相对开明,可终究还是封建王朝!”
“咱们的任务,依旧艰巨且漫长!”
东土大唐,长安城内。
状元府的一间屋子里,依旧灯火通明。
屋内,是一群年纪不大的少年少女。
他们围坐在一起,坐在小马扎上,其中有个少年,在现实世界叫乃愿名励厌唐,此刻他的身份,是解放新世界队伍中的“方明”。
屋里的其他人,和他一样,都来自现实世界,通过轮回来到了这个世界。
对外,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身份。
但聚在一起时,他们都是来自现代的“同伴”,是要携手解放新世界的坚定战友。
也只有在这些人面前,方明才能以“08方明”的身份示人,而非其他身份。
“封建制度,注定和我们想要建立的社会制度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