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进神色肃然,他将得到的消息告知众人,当群臣听说,竟有外族胆敢进犯华夏边界时,皆是面露惊色。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变故,毕竟在此之前,单进可是领兵一鼓作气,镇压了突厥和高句丽两个大国。
尽显华夏威势。
正因如此,华夏这段时间一直很安稳,根本没人敢来招惹。
包括漠北也是老实得很,那些外族根本不敢有其他的想法。
他们很清楚,如果他们胆敢肆意妄为,必然遭受单进的雷霆镇压,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可现在,有人却无视了单进的警告,他们如此狂妄自大,自以为是,他们当真以为如今的华夏奈何不了他们了吗?
这真是可笑至极。
要知道,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华夏的国力可谓是与日俱增,飞速向前,任何人胆敢轻视华夏,都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没有谁能够例外。
群臣的表情皆是变得无比严肃,他们义愤填膺,心生恼怒,已经下定决心,要让这吐蕃付出应有的代价。
经过单进的培养,如今朝堂之上,大多是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
他们自然认可单进推行的新政,也将自己当做华夏的一员,他们和之前的那些老臣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这是他们的国家,他们的家园,现在却有人敢冲进他们的家里烧杀掳掠,实在是士可忍孰不可忍。
不仅是为了华夏的利益,更是为了他们自己的脸面。
这件事情绝对不可能善罢甘休。
很快就有大臣站了出来,他沉声说道:
“启禀陛下,微臣觉得这吐蕃太过狂妄自大了,他们此举简直是完全不把我华夏放在眼里。
他们以为这吐谷浑故地,距离我华夏路途遥远,他们便可肆意妄为,如果我华夏当真退让,那下一步他们又会做什么?
他们是否要继续进行试探,要侵占我华夏内地,要掳走我华夏百姓。
或许是因为这些年,我华夏并未对外扩张,而是安稳发展的缘故,所以让这些外族掉以轻心。
他们以为,如今我华夏已经衰落不堪,才这般安分。
既然他们自寻死路,唯有派出大军,将之强势镇压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只有这样,才能让世间诸国,让所有的外族都明白,如今我华夏到底有多强大,根本不是他们能够招惹的。”
这名大臣的语气铿锵有力,他直截了当的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们都是华夏的一员,当然要捍卫华夏的利益。
总之,吐蕃此举已经完全触及了他们的底线,没有谁能够容忍。
而在这名大臣说完之后,又有数人站了出来,他们同样是请求单进出兵镇压吐蕃。
要让外族明白,自己和华夏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距,他们胆敢与华夏为敌,是一个多么错误,多么荒谬的选择。
听着群臣的话语,单进缓缓点头,他认真的说道:
“诸位爱卿的意思朕自然明白,朕也不打算善罢甘休,没有任何人能够在冒犯我华夏之后平安无事。
这一切都是他们自找的,所以朕决心已定,要派遣大军前往征讨吐蕃,让他们遭受严惩。”
单进的语速并不快,语气也颇为平静,但当他下定决心,众人也明白了他的态度。
或许如今的吐蕃,还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面对什么,但用不了多久,他们将会付出应有的代价。
到时候就是吐蕃的末日,他们不会有任何重整旗鼓的机会。
对于华夏一方的大臣来说,他们并不确定如今华夏的实力有多强。
但他们有着绝对的自信,现在的华夏无惧任何对手,也无惧任何挑战。
如果有谁当真不开眼,非要来挑衅华夏,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很快,诸位大臣又纷纷拱手说道:
“陛下圣明,相信以我华夏精锐之师,定能一举覆灭吐蕃,镇压四方宵小之辈。”
可以说,这吐蕃就是送上门来的靶子,华夏安稳了这些年,如今有人自寻死路,那当然要满足他。
只要华夏能够一举镇压吐蕃,相信其他蠢蠢欲动的外族,也会安分下来,他们将会明白与华夏为敌,是多么不明智的选择。
想要活着,那就别来招惹华夏,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楚现实。
而在此刻。
武将一方忽然有数员大将站了出来,他们拱手说道:
“启禀陛下,臣等请战。
这吐蕃犯我华夏疆界,我等既然是华夏战将,岂能孰视无睹?
而今陛下决心已定,要出兵征讨吐蕃,我等怎能置身事外。”
看到这一幕,单进不由得面露沉吟之色,其实他此刻想的,是自己要不要御驾亲征?
反正他这么长时间没出手了,也是时候让这些外族再度感受到他的强大。
单进的实力,无惧任何对手,不管这土鳖吐蕃有再大的本事,他都有绝对的把握,能够将之镇压。
此刻站出来的z数员大将,正是罗成和伍云召等人。
罗成看出了单进心中所想,他立刻说道:
“陛下难道还信不过我等现在的实力吗?虽然我等比不过陛下,但对付这些外族却不在话下。
只要陛下愿意给我等机会,我等自当生擒敌酋,带回大兴城献给陛下。”
罗成等人都修习武道,他们的实力比起当初,已经有了质的变化。
就连单进也说不清楚,到底是如今的罗成等人更强,还是当初的他更强。
但毫无疑问,罗成说的没错,以他们几个人的实力,对付这些外族不在话下,又何须他劳师动众,欲驾亲征呢?
虽然单进的实力足够强大,可他终究是一国天子,如果他御驾亲征,多少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或许他现在最好的选择,就是坐镇大兴城,统领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