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看着李世民,面露诧异之色,他不由得好奇问道:
“世民,你是说陛下令,让你随他一起去江都?”
听得李渊之言,李世民并没有隐瞒,他点了点头说道:
“父亲说的没错,早先陛下下令,让江都造船厂打造一艘可以出海的大船,如今这艘大船已经快要造好了。
所以陛下打算亲自去看一看。
只是陛下不愿意像杨广那般大张旗鼓,劳民伤财,所以并没有带太多人前往。”
听得此言,李渊恍然大悟。
但很快,他的眼中浮现疑惑之色,有些不解的说道:
“陛下打造这艘大船,究竟意欲何为?难道他想要操练水军,对哪一方敌国动手,还是其他什么目的?”
说起这个,李世民也摇了摇头,但他的语气十分肯定的说道:
“此事孩儿也不知晓,但可以确定的是,陛下图谋甚大,他之所以令人建造大船,定然有着长远的规划。
而且,此事对我华夏来说至关重要,若非如此,也无需陛下这般费心。”
见李世民这样说,李渊立刻点了点头。
他知道单进绝非等闲之辈,这几年时间在单进的治理之下,华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起当初强盛了不知道多少倍。
甚至比,起当初最巅峰的大隋,都要强上许多,放在往日,这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
并且单进推行改革,无数人因此受益,现在的单进已经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了,他的威望无人能及。
之前的杨坚、杨广,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在这种情况下,李渊当然不会有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他如今在大兴城,生活得也算舒坦,不需要考虑太多事情。
他现在唯一的期盼,大概也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能够取得更高的成就,能够光宗耀祖,那就足够了。
他年纪已经大了,又何必劳心费神,只要安心养老就是了。
只是简单的询问了一番,李渊也没有刨根问底,他郑重其事的说道:
“世民,既然陛下如此信赖你,那你一定不可辜负陛下的倚重,当初我李家做错了选择,此事已经无法挽回。
但你和你大哥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李家的未来,也就在你们兄弟二人身上。”
听着李渊的嘱托,李世民的心情有些复杂。
如果说,当初单进起兵的时候,李渊一家义无反顾的追随单进,那他们现在会是什么处境?
恐怕会比现在好得多。
但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后悔也无济于事,他们现在能做的,也就是着眼未来,尽己所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就这样,李世民拱手答道:
“父亲放心,孩儿明白。”
——
单进带着一行十余人,便是快马加鞭,赶往江都造船之地。
说句实在话,此刻的单进心情有几分激动。他为了这一刻,已经准备了很久。
当初他下令,让江都造船厂和工程院联合打造一艘可以出海的大船,如今已经过去将近一年时间,才取得成果。
如果这艘大船,不能取得预想中的效果,达到单进的要求,那可真是令人头疼。
不过,单进对工程院的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如今的工程院早就今非昔比了,在杜如晦的领导之下,可谓是人才济济。
可以说,这艘大船的设计图,都耗费了工程院大量的心血单进,相信这么多人才齐心协力得来的成果,肯定不会差。
从大兴城到江都,还是有些距离。
众人耗费了将近十日日时间方才抵达。
当然了,这里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单进要等待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否则他一个人快马加鞭,早就赶到了江都。
根本不会耽搁这么久。
哪怕是这样,房玄龄、杜如晦二人也累得够呛,他们又不是习武之人,作为文官,这么长时间赶路,要说没有感觉,那是不可能的。
没有拖泥带水,单进一行直接来到江都城中。
当江都太守见到单进,顿时大吃一惊,他当然是见过单进的,可他没有想到,单进竟然会突然来此,实在是让他始料未及。
但单进突然前来,并不是为了抓江都太守的小辫子,而且以单进一路所见,如今江都发展平稳,百姓的生活也算安定。
显然这位太守干的还算不错。
当江都太守得知单进的来意,不由得松了口气,他连忙带人护送单进前往江都造船坊,却被单进拒绝。
毕竟单进都从大兴城过来,这一路上都没有人护卫,现在又何须派人保护,这也太多此一举了吧。
见此,江都太守也只好作罢,他派出几名官员,带着单进一行来到江都造船坊。
这个过程很顺利,并没有耽搁多久,单进等人就来到了造船坊中,他也顺利的见到了自己一直所期待的大船。
这艘大船已经到了最后环节,如今是有模有样。相较于以往的船只,这艘大船的排水量大幅度增长,并且动力系统也做了改变。
虽然比起后世的船只,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这种事情,单进当然不会操之过急。
如今的工程院还在发展的过程中,未来肯定会有更先进的技术出现,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他只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推动华夏的发展进步即可。
单进之所以不断推行改革,不就是希望能够在整个华夏,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让这些人为华夏的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如此才能推动华夏不断向前。
在这造船坊中,单进并没有隐瞒自己的身份。
毕竟这艘大船,本就是他专门下令打造的,他来到这里想要测试大船的效果,再藏着掖着也没有什么意义。